東聯互動(代號 7738)是一家鎖定跨境金流服務公司。自 2022 年在台灣取得第二張執照(第一張執照是 2021 年在香港取得),迄今(2025)年底就準備轉上櫃掛牌;從取得台灣經營執照到進入台灣資本市場僅花 3 年時間;營運成績方面取得不俗成績,2024 年賺將近一個資本額,1H25 半年報 EPS 達 7.38 元。「跨境金流」是國內不少金流服務與電子商務業者想切入領域,但能成功且取得客戶群的國內業者十分有限;東聯互動現今掌握跨境平台與外藉移工客戶群優勢,後續可望開拓具有“創造力”業務與爭取多元新客戶,這些創新服務將助公司走向「普惠金融(或稱為包容性金融)」的潛力市場。同時,東聯互動不以只經營台灣市場而自滿,近年已布局了香港、日本市場,早已取得當地 MSO 營運執照,預計 2026 年在日本與香港會取得初步進展,其中香港將是進入東南亞市場的一個中繼站。
台灣官方對金融科技監管相對海外嚴謹;移工跨境金流僅發放少數執照:
金融服務被視為政府核准的特許行業,先來觀察整體台灣金融服務環境為何。
相對海外先進國家,政府對金融監管相對嚴謹,特別是新興的金融科技、歐美等非傳統銀行都獲准投入金融科技業務,台灣的開放程度算落後其他發達國家。就以本篇主角東聯互動的「移工跨境金流」業務執照為例,包含東聯互動,國內能經營相同業務僅為少數 4-5 家合規業者。
按主管機關規範,東聯互動與同業統振(6170)等公司目前也只能執行移工(外籍勞工)跨境匯款業務。東聯互動則強調,從公司創立到員工業務能力的養成,與團隊與組織運作架構來看,公司已完成走入全球跨境事業準備。
東聯互動不搶傳統銀行飯碗,目標是更大範圍的普惠金融:
透過科技與金流力量為市場塑造一個更「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ng)」的空間。東聯互動評估,「普惠」的意涵,就是去開拓現今傳統銀行難以運作、或難以切入的服務。
「銀行業、證券期貨業、保險業」等 3 大類都能延伸出金融科技市場,(第 4 種「週邊單位」能做出產值很少,故可忽略不計)。對於統振、東聯互動來說,這 3 大市場都有潛力,就看統振與東聯互動自己如何從顧客角度作出發點,開發新的『普惠』服務。
什麼是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為何它是一個金融創新?
除了現金與信用卡支付,台灣手機電子支付管道普及率也高,投資人比較難體會什麼是金融弱勢。這裡簡單解說什麼是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它也能稱為包容性金融(Inclusive Financing)或金融接觸(financial access);以及它的來由。
開發中國家,如拉丁美洲、非洲、印度、大洋洲、中亞與部份亞洲國家,仍有眾多低收入家庭和偏遠地區人們,因為沒有實體金融單位可供開立金融帳戶,而不容易取得更好的金融服務。低收入與偏遠地區人們,不像歐美、亞洲民生發展長足進步國家,能夠輕鬆訪問電子支付(digital payments)及其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機會。
不要以為難以接觸金融服務的困境,只在開發中國家才出現,即使美國這樣富裕國家,據 2017 年資料,約 6,300 萬成年人生活在經濟弱勢家庭中,這些家庭未開戶或處於難有帳戶情境,只能依靠當鋪和發薪貸款公司。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擁有帳戶成年人比例僅 63%。這一比例從柬埔寨、茅利塔尼亞和巴基斯坦的約 20%到蒙古高達 93%不等。在巴西、中國、馬來西亞和南非等中等收入國家,這一比例約 70%。另外,據聯邦存款保險調查,2019 年約 710 萬美國家庭(佔全美家庭的5.4%)沒有銀行帳戶,難享有方便的消費、借貸服務。
普惠金融的願景是想解決這些瓶頸。選項有現代容易實施的「電子貨幣」,結合已經在低收入經濟體中無處不在的智慧手機,幫助政府改善金融包容性和減少對現金依賴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另一個選擇是新一代基於金融帳戶的 CBDC(央行數位貨幣)具有更大潛力擴展成為一個支付系統。CBDC 已初步在島國巴哈馬落地,瑞典政府的 e-krona 是其央行推出數位貨幣,旨在 2030 年讓瑞典最後一張紙鈔歸還給國家央行。
手機錢包(電子貨幣)已深入中國用戶生活中,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於 2015 年推出了MYbank 的網路銀行,其目標是服務中小企業,在疫情期間,為淘寶和天貓的商家提供低利率十二個月貸款,這是普惠金融解決中小企業申貸不易的瓶頸的實例。惟後續中國政府對螞蟻集團日益增長影響力感到不安,2020 年 11 月阻止了螞蟻集團備受期待的首次公開募股。
※ 關於普惠金融與數位貨幣與穩定幣、CBDC(央行數位貨幣)的發展,日後會以 Verkita 閱讀心得文章來作進一步說明。2025 年最新消息是北京政府 8 月初要求券商停止宣傳穩定幣,原因尚不明朗;從上述叫停螞蟻金服的思維,不排除中央想消除不可控因素,亦可能是降溫與美元穩定幣潛在衝突。
此篇全篇文章〔東聯互動 問與答 2025 年下半年〕的討論題超過 1 字頭中高位數,主要是國內與海外執行跨境交易的同業不算多,投資人普遍對跨境交易、金融科技(Fintech)、還有線上支付細節沒有基本認知。討論題分為營運、財務相關、市場與展望、同業競爭等 4 大面向。因外界對金融 SaaS 服務不甚了解,所以以營運相關討論題比例最高。
另外,在【Key Points】與文末【附註】會帶入香港、日本自然人跨境匯款基本資料(來自世界銀行資料庫),以及國際匯款同業的財務表現等,讓您對東聯互動所處產業與同業表現上有基礎認知。建議思考時不要僅僅關心移工匯款與台灣單一市場;如果循著「單一市場、侷限應用領域」來觀察東聯互動,中期或許會錯失其未來成長潛力。
※ 全文文章內容 = 聚焦文章內容 + 增補文章內容。已購買標題結尾有(全)字之全文文章,無需再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標題結尾有(增)字),因為內容都一致。全文章、聚焦文章有含【Key Points】;另,僅全文章、增補文章有財務報表。新加入會員,應先詳讀◎〔購物.更新 〕分頁◎說明;內容型態網站不可退費,已購買全文章、自行重覆購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無任何退費機制。
(一)公司基本資料:
- 股本為 2.49 億元,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在 32 歲,跨國籍員工超過 40%。員工的年輕化與跨國化,提供開創思維。
- 2021 年取得香港 MSO 執照。
- 2022 年取得台灣移工匯兌執照。
- 2023 年取得日本 MSO 執照。
- 2023 年由國發會主辦◎「Next Big 新創」 ◎(全名:第 2 屆國家新創品牌「Startup Island TAIWAN NEXT BIG頒獎)、在 180 多家新創公司中選出 13 家,東聯互動為 Fintech 產業代表受獎。
- 東聯互動與國內數個金融支付新創單位有合作經驗,兼顧水平與垂直整合。
- 所處市場:全球跨境支付與收款,來自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因為「人流」與「資訊流」流動在 ① 在地人工生產,② 貿易往來需要,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匯款規模超過 6,000 億美元。
- 這些跨境支付與收款,主要在美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亞洲(例如,歐洲與中國,東亞與太平洋,南亞)、中東與俄羅斯,這包含 B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