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剛科技(代號 7870)約從三年開始規畫符合 AI(人工智慧)所要的高速傳輸產品、採用 SSD 固態硬的「ARAID 碟備份系統」,主要應在客戶製造產線的工控 PC 上,以利儲存與紀錄更多產線數據庫來判斷產線穩定度。因為新一代產品的介面翻新,公司樂觀認為,待 2026 年下單客戶測試完成後,將可望量產出貨,帶動公司營收成長。下一個聯剛主力產品是「RCM-LINK(遠端控制應用)」用在晶圓代工廠、與半導體客戶的多個製程裡,幫助較老舊的 6 吋、8 吋廠,還有較新的 12 吋晶圓廠來提高生產力,讓晶圓廠以更少的工程師人數,能管理更多製程產線。
聯剛於今(21)日登錄興櫃市場,登錄價格為每股 88 元。公司 2025 年上半年經會計師簽證財報,上半年營收年增 20.6% 至 1.33 億元,毛利率 51.62%。半年報稅後淨利年增 22.4% 至 2,413 萬元,EPS 1.34 元(以股本 1.8 億元計算)。
另外,未經會計師查核的自結數,聯剛自結 2025 年 1-9 月營收 1.88 億元,毛利率 51.1%。累計今年 1-10 月稅後淨利為 3,320 萬元,以股本膨脹至 1.84 億元來計算,累積 EPS 1.8 元。
法人初估今年 1-10 月累計營收約 2.3 億元;其中,10 月單月營收表現相對較好,主要是專案接單認列入帳的激勵。

聯剛主要市場在台灣。日本市場早年有斬獲,預計 2026 年有日本新客戶效益:
聯剛於 1998 年由董事長、同時也是創辦人莊瑞松所創立。第一個主力產品是自有品牌的小型磁碟陣列資料備援系統,從台灣拓展到日本、荷蘭市場;中間的首筆大單是來自日本的電信集團,並隨著客戶需要,以及電腦/硬碟介面的規格變化,聯剛推出許多迭代產品。
聯剛科技早年就跟國內工業電腦領導廠商開始合作,在工控電腦內按裝內建式「ARAID 碟備份系統」,應用在各種製造工廠裡;隨著眾多老廠也需要升級至智慧化生產線,公司推出外接式資料備份系統,客戶不需要大幅變更工控設備就能升級成資料收集與備份功能。莊瑞松表示,不僅是 ① 製造業用的工控電腦客戶(工業電腦廠),② 國內大型晶圓代工廠,以及 ③ 半導體封裝大廠也都是公司目前主要客戶,成為業務成長的 3 個重要來源。
台達是聯剛法人股東,雙方策略合作開發工業自動化方案架合架構:
公司在發展製造產線過程中,就與系統整合定位的 IBM 合作過。2026 年聯剛又有新的「幫手」——台達電子(2308)。台達於 2025 年年中入股聯剛、取得約 4% 股權進行策略聯盟,藉由台達的「可視化平台(監看製造產線)」與聯剛的 Edge 控制層的「AiRPA 機器人自動代操系統」、設備層的「RCM LINK」等方案,先提升台達電集團本身的工業自動化方案架構,後續再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公司預計,經由跟實力堅強的法人股東台達電子的合作,未來更可以驅動產線智慧化與自動化的進程;先在台達電子的多個工廠內落地實現,由台達帶領聯剛再擴大應用市場。
為了能讓公司市場走向國際化並吸收優秀人才,並在近五年購置 2 層新辦公室,因應未來的擴張計畫。
為了讓會員即時得知碩正公司基本的營運資料,本篇全篇文章講求效率,先上傳聯剛「開放文章區」,後續付費部份將於下一周前半周上傳。目前您會不見到往常的“付費按鈕”為正常。目前初估〔問與答〕討論題會超過 1 字頭,將於下周公告相關題數資訊。因本篇初步都有開放,待補充完整資料,碩正資料也將同步放在訂閱制文章,所以請訂閱會員不用擔心,一定會同步最新資料在訂閱裡。
※ 全文文章內容 = 聚焦文章內容 + 增補文章內容。已購買標題結尾有(全)字之全文文章,無需再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標題結尾有(增)字),因為內容都一致。全文章、聚焦文章有含【Key Points】;另,僅全文章、增補文章有財務報表。新加入會員,應先詳讀◎〔購物.更新 〕分頁◎說明;內容型態網站不可退費,已購買全文章、自行重覆購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無任何退費機制。(付費部份待上周下旬上傳)
(一)公司基本資料:
- 從 IT 產品銷售(例如電腦周邊的磁碟陣列、代理眾多類比轉數位的產品)開始,然後才進入到 OT 端。公司目的「在工廠場域幫助終端顧客做好系統整合」。
- 【Remind】: IT 產品是指「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OT 端是指「營運科技」(Operational Technology)。
- 公司進入資本市場,是朝向服務海外,如東北亞、東南亞的眾多科技工廠,半導體工廠,跟隨半導體晶圓廠大客戶來作擴廠計畫。
- 創辦人莊瑞松任職董事長,總經理莊士逸(父子關係)從基層開始做起,在公司資歷約 15 年。
- 2013 年時透過展會方式接觸半導體的等代工大廠與封測大廠。主要服務台灣竹科、中科、南科等地客戶。
- 約 2022 年開始在東南亞做發展,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有服務據點(採合資公司方式)。後段封裝測試廠主要在吉隆坡、檳城。
- 新加坡有許多 IDM 半導體晶圓廠設廠(含台灣與歐美 IDM)。
- 員工目前約 68、70 位。為擴充研發能量,每天都要進場做測試安裝,基本上 5 、6 成就是工程師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