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興櫃訂閱:已上架、佐茂、東擎等 6 篇↩️

1on1上市櫃訂閱:威聯通、永擎,華孚,寶綠特,東聯互動,松川↩️

1on1生技訂閱:得生↩️

11/10 美與中亞5國協議↩️  11/6:威聯通↩️ 10/29:佐茂↩️ 10/27:東擎↩️ 10/24:萊賽爾產業↩️ 10/23:聚泰↩️ 10/20:將捷↩️ 10/?:新上架↩️ 10/20:永擎↩️ 10/5:華孚↩️ 10/4:保全業生態↩️ 10/2:大鵬科↩️ 9/28:和運租車↩️ 9/25:政美應用↩️ 9/21:寶綠特↩️ 9/19:東聯互動↩️ 9/8:美元→穩定幣↩️

不定期隱藏潛力公司,訂閱季刊不用等通知!近 3 個月內購買 4+ 篇全篇(聚焦+增補,視同 1 則全篇),請查看留存郵件,不定期隱藏通知。 財報更新佐茂威聯通。【Key Points】更新:聚泰。

美「C5+1」與 5 斯坦國簽經貿、稀土礦產協議 Nov10, 2025

By admin, 10 十一月, 2025

  2025 年 11 月,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在華盛頓白宮以「C5+1」峰會形式,與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領導人舉行會晤並簽署多項合作協議 。此次峰會標誌著美國對中亞地區罕見的高層次關注,也是該機制成立十年來首次在華盛頓舉行的領袖級會議。峰會聚焦經濟與戰略合作,特別是在礦產資源、能源、投資經貿等領域的協議。以下將整理各國簽署的合作內容與重點領域,以及分析合作方式地緣政治意涵

美「C5+1」與中國 5 斯坦國,簽定經貿、稀土礦產協議

川普 「C5+1」峰會,與中亞 5 國達成多邊協議合作

(一)各國合作協議內容與重點領域

  峰會期間,美國分別與五個中亞國家宣布了一系列雙邊商業協議和合作計畫,涵蓋礦產開發、能源、交通、農業、航空及投資等領域,總額高達數百億美元 。各國的重點合作內容如下:

(1)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

  美國與烏茲別克簽署了一項重大貿易與經濟協議。川普宣布烏國未來 3 年將在美國採購和投資約 350 億美元,10 年內超過 1,000 億美元,涉及關鍵礦產、航空、汽車零部件、基礎建設、農業、能源化工、資訊技術等多個美國產業。例如,烏茲別克航空公司與波音公司達成協議,再購買 8 架 787 夢幻客機,使訂購寬體客機總數達 22 架,價值逾 80 億美元 。另外,約 3 億美元的農業機械採購協議也在峰會上簽署,其中包含 1.5 億美元的美製採棉設備 。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稱此為兩國關係「新紀元的開始」,並倡議設立常設區域秘書處以深化長期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公佈的投資數字尚未經雙方官方證實發布細節 。總體而言,烏茲別克斯坦此行承諾巨額對美投資與採購,被川普盛讚為「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濟大單」 。

(2)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

  哈薩克是該區域經濟最強國,此次峰會上簽署多項重要協議,總計價值超過 170 億美元 。其中包括關鍵礦產合作與大型商業採購:美國企業 Cove Capital 獲准參與開發哈薩克境內大型鎢礦,首期交易額超過 11 億美元,對應蘊藏價值約 800 億美元的鎢礦資源 。美國進出口銀行也將為哈薩克國家鐵路公司引進美製機車設備提供 16 億美元融資 。在航空領域,哈薩克國家航空公司與波音簽訂購買最多 15 架787 客機的意向協議 。農業與交通方面,約 30 至 50 億美元的美製農機採購、價值 42 億美元的美國 Wabtec 鐵路機車組件協議也已敲定 。科技與教育上,雙方宣布建立美哈合資理工大學(由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參與)以培養採礦及地科人才 ;還簽署了人工智慧晶片合作備忘錄,由美國 OpenAI、NVIDIA 等提供技術,價值達 20 億美元 。

  此外,哈薩克斯坦在峰會期間正式加入了《亞伯拉罕協議》(以色列與穆斯林國家關係正常化協議),象徵與美國關係更進一步 。哈國總統托卡耶夫讚揚川普的「大膽政策」,強調美國是哈國最大的投資來源(累計直接投資逾 1,000 億美元) 。他透露僅此訪期間雙方企業即簽署了超過 170 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哈薩克還供應美國約 25% 的鈾燃料需求,境內超過 600 家美企運營,凸顯雙邊經濟聯繫 。

(3)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

  吉國此次獲得美國在基礎建設與金融領域的支持。美國 All American Rail Group 簽署協議,將為吉爾吉斯提供全國鐵路建設與工程服務,協助該國發展國家及區域鐵路網並最終將營運移交給吉方 。該項目有望把吉國更緊密連接至跨里海國際走廊(Middle Corridor),成為歐亞間的新陸路運輸幹線。

  在金融方面,美國花旗銀行與吉國農業銀行(Aiyl Bank)簽署瞭解備忘錄,加強金融合作 ;美國投資機構奧本海默亦協助吉國發行 5 年期 3 億美元主權債券,為其首筆國際債券融資。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稱美國是「重要夥伴」,希望聚焦可再生能源、數位技術及地區穩定等合作議題 。

(4)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

  塔吉克簽署的協議側重於航空與礦業科技。塔吉克國有的索蒙航空與波音公司達成其史上最大一筆採購意向,將購買最多 4 架 787 夢幻客機和 10 架 737 MAX 客機,以開闢遠程航線並現代化機隊 。此協議將使波音寬體客機首次進入塔吉克市場,支持該國拓展國際航線。

  礦業方面,美國 Transparent Earth 公司與塔吉克 Avesto 集團簽署價值 3,000 萬美元的合作備忘錄,共建國家地質礦產數位平台 。該平台將運用人工智慧、衛星與無人機監測、實驗室分析等技術,整合塔國礦產數據以提升決策效率 。塔吉克總統拉赫蒙也強調,塔國擁有美國急需的銻等關鍵礦產(塔國銻產量居世界第二,對美出口佔 97%) 。他提及雙方在冶金領域的合資合作,是兩國長期協作的典範。美國企業亦投資塔國航空及數據基礎設施,顯示合作多元化 。

(5)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

  土國向來較為封閉,此次峰會上與美國的對話重點在能源與運輸。川普與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舉行雙邊會晤,討論跨裏海天然氣管道(Trans-Caspian Pipeline, TCP)等能源合作可能性 。土方表示,一旦與亞塞拜然完成裏海海底地區劃界談判,將考慮推進久未進展的跨裏海天然氣管線項目 。雙方同意尋求擴大土庫曼天然氣的國際市場,以多元化出口。

  此外,土國承諾在關鍵礦產領域給予美國企業優先待遇和稅費減免,以吸引美國投資開發其礦產 。土方也有意支持中亞-高加索的新貿易運輸走廊,包括銜接美國倡議的「川普國際和平繁榮之路(TRIPP)」計畫,強調在區域連通與和平進程中扮演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TRIPP 構想為在高加索地區打造的戰略通道,其開發權由美方享有 99 年,可視為美國在該區域的一項長期佈局 。

  整體而言,美土互動雖尚無具體金額合同,但涉及戰略性能源管道與礦產開發優惠,顯示美國試圖打開土庫曼斯坦市場的大門。

美國與中亞 5 個斯坦國合作簡要說明:

  上述五國的合作涵蓋關鍵礦產、航空航太、農業機械、數位技術、能源運輸等多領域,展現美國與中亞國家在經貿上的深度互動。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單在峰會期間宣布的商業交易總額就超過 250 億美元 ;如計入長期框架內正在談判的項目,總價值超過 1,000 億美元,未來還有數千億美元規模的潛在合作 。可以說,美國正藉此機會把外交對話轉化為實質投資,推動自身企業進入中亞市場。

協議中是否涉及軍事合作?

  此次簽署的協議重心在經濟和能源領域,未有直接的軍事合作協議公佈。美方雖強調了安全與防務商品貿易的重要性(例如塔吉克出口的銻在美國軍工產業中具關鍵作用 ),但峰會聲明和已知協議中並未提及建立軍事聯盟、駐軍或武器銷售等內容。安全議題更多體現在反恐、邊境管控、網絡安全等合作討論上,以及美方承諾支持區域和平穩定的政策立場。因此,可以認為此次峰會並非軍事同盟性質,而是經貿與戰略資源合作為主的互動

(二)礦產與能源合作方式:資金技術交換資源

  中亞國家蘊藏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例如鈾、銅、金、稀土、天然氣等 。美國此次特別著重在「關鍵礦產critical minerals)」領域尋求合作,以確保供應鏈安全並降低對中國、俄羅斯的依賴 。合作模式上,美中亞雙方呈現以下特點:

  • (一)美方提供資金與技術:美國鼓勵本國企業投入中亞礦產能源項目,提供所需的資本、採礦技術、設備以及管理 know-how。例如 Cove Capital 投資開發哈薩克鎢礦有美國政府融資支持;美國也啟動了 C5+1 關鍵礦產對話等機制,加強地質勘探技術和加工技術的合作 。在能源領域,美國表示願就跨裏海管線等提供專業評估與外交協調,幫助土庫曼斯坦將天然氣輸出至歐洲市場 。
  • (二)中亞國家以資源換發展:中亞五國則以本國土地和礦產資源吸引美國投資。他們提供開採權、稅收優惠(如土庫曼對美企採礦給予優待 ),甚至國企私有化機會(如哈薩克將大型國營鎢礦公司私有化,讓美企入股 )。作為回報,中亞不僅獲得基礎設施提升、就業和稅收,更希望借美國技術提高資源本地加工能力,擺脫只做原料供應的困境 。例如,塔吉克啟動AI地質平台、哈薩克合資稀土加工試點,都是在爭取美方技術投資以發展本國加工產業
  • (三)互利前景:透過這種合作,美方的長遠收益在於取得關鍵礦物的穩定供應權,降低對他國的戰略依賴,並為美國企業拓展新市場和訂單(如波音客機銷售、大型農機出口) 。以鎢礦為例,哈薩克的新礦可供應美國未來 30-40 年的鎢需求 ,有助於美國國防工業(鎢是製造彈藥的重要材料)。對中亞而言,則可藉美國投資平衡中國、俄羅斯資本的主導地位,獲得多元發展。中亞各國領袖普遍認為,美國資金和技術的引入,有助改善國內經濟前景並帶來急需的外國直接投資 。例如烏茲別克宣布規劃價值 5 億美元的稀土項目、哈薩克將稀土喻為「新石油」並列為優先發展,都是期待與美國合作以開發這些新興資源 。

  總體而言,「美國出資與技術+中亞出讓資源與市場」是本次合作的一大模式。這也反映在峰會聯合聲明中,六國承諾強化關鍵礦產、能源多元化合作,深化中亞資源對接全球供應鏈 。未來若這些協議順利落實,美國將獲取稀缺戰略物資的管道,而中亞國家則能提升產業價值鏈地位,實現更可持續的經濟收益。

(三)「C5+1」合作機制形式與歷史背景

  「C5+1」是美國與五個中亞國家的合作機制名稱,創立於2015年,旨在定期對話促進區域安全與繁榮 。該機制首次會議於 2015 年 11 月在烏茲別克撒馬爾罕舉行,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約翰.凱瑞(John Forbes Kerry)與五國外長出席,重點關注經貿、運輸、能源、通訊等合作,以及阿富汗局勢等安全議題。此後,「C5+1」成為美國高層與中亞五國會面的主要平台,每年舉辦外長級會談。 2023 年,美國前總統拜登曾在聯合國大會期間首度召集中亞五國元首舉行 C5+1 領導人會議 。2025 年的華盛頓峰會則是 C5+1 成立十年來第二次領袖峰會,亦是川普政府首次以總統身份與中亞五國集體互動

中亞 5 國地理位置圖,並緊鄰了南邊的阿富汗、東南方中國新疆、上方的俄羅斯及莫斯科(來源: GoogleMap)

  本次會議採取峰會(領導人集體會談)形式,顯示出川普政府對中亞投入新的關注和資源 。五國元首齊聚白宮進行全會討論,同時川普也與部分國家(如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等)舉行小範圍雙邊會談,簽署針對各國的協議。因此,此次合作是透過 C5+1 多邊框架下的一系列雙邊協議:整體上以峰會形式強調區域合作,共同發表聯合聲明 ;同時具體合作內容則以美國分別與每個國家簽約的方式落實。在峰會過程中,美國商務部特別舉辦了「Deal Zone」簽約活動,公佈美國與中亞五國企業間總額逾 250 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可見這次峰會具有多邊協商+雙邊簽約的雙重性質

  值得注意的是,峰會聯合聲明重申了 C5+1 框架下三大支柱——經濟、能源、及安全合作的重要性。六國政府承諾改善營商環境、扶持中小企業、強化數位基礎建設,以及推進關鍵礦產、清潔能源和民用核能合作。他們還支持官方-民間對話平台「B5+1」商業論壇以促進私營部門交流。這表明 C5+1 正從討論機制走向行動導向,通過峰會將共識轉化為實際項目。

(四)地緣政治意圖與對中俄影響

  美國此次積極拉近與中亞五國的關係,背後具有明顯的地緣戰略考量被視為針對中國和俄羅斯在該地區影響力的舉措
·

削弱中國對關鍵供應鏈壟斷:

  中亞擁有豐富的稀土和關鍵金屬,而中國目前掌握全球約 70% 的稀土開採、90% 的加工分離產能 。川普政府將中亞視為關鍵礦產供應的替代來源。川普強調要繞過中國拓展原料來源,降低對北京的依賴 。此次峰會上,美國與哈薩克簽署稀土合作備忘錄、推動鎢礦交易 ,都是為了動搖中國在戰略礦產領域的主導地位 。美國主流媒體指出,峰會談判正值中美貿易緊張、中方限制稀土出口之際,華府希望透過中亞尋找新的稀有資源供應鏈。智庫學者也評論稱:「隨著中俄鞏固對該區域採礦、加工及基建系統的掌控,華府正試圖透過有針對性的戰略項目在中亞建立自己實質足跡」 。例如,美國撮合哈薩克鎢礦交易時,一家中國國企正競爭該項目,美國顯然希望搶占先機
·

牽制俄羅斯在中亞的傳統影響:

  中亞五國大多曾是蘇聯成員國,長期處於俄國勢力範圍,被稱為俄羅斯的「後院」。莫斯科近年也透過集安組織、歐亞經濟聯盟等深化與中亞聯繫,並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兩度召開「中亞-俄羅斯峰會」強調合作 。俄羅斯總統普丁曾明確表示要加強與中亞的經濟聯盟和同盟關係,俄中貿易額也持續增長 。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此舉被視為插足中亞,以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獨大地位。透過提供經濟誘因和政治支持,美方希望中亞國家能奉行「多向度外交」(multi-vectorpolicy),在中美俄之間保持平衡 。哈薩克總統此次加入亞伯拉罕協議,也被視為向美國友好靠攏的一步 。美國智庫分析指出,中亞各國並不想選邊站,但也樂於利用美國的參與來增強議價能力 。比如,哈薩克與美國簽署關鍵礦產協議,有助於其在對俄、對華關係中取得更有利位置。美國的到來為中亞提供了另一個大國合作選項,中亞可藉此實現經濟多元化和外交獨立性
·

區域佈局與戰略通道:

  地緣上,中亞毗鄰中國新疆和俄羅斯南部,美國深化在該區的存在,具有牽制中俄的戰略價值。例如,美方支持的「中亞-南亞-高加索」交通走廊(如 Middle Corridor 和 TRIPP)繞過俄羅斯,將中亞連接歐洲與中東,被視為對一帶一路和俄傳統運輸線的競爭 。此次聯合聲明特別提到加強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並將其與 TRIPP 相銜接 。

  這意味美國正積極促成一條不經中國新疆或俄羅斯的貨運與能源路線,從而在新疆周邊與俄後院增添美國影響力。華盛頓智庫 Hudson 研究所的觀察指出,川普政府峰會重點在拓展貿易、基礎設施等,使中亞更緊密聯通世界市場,以減少對俄陸路和中方投資的依賴 。美國保守派智庫 Heritage 也強調,中亞的豐富礦藏對全球供應鏈安全關鍵,美國此時介入可確保自身國防和高科技產業不受制於人
·

美國國內與全球戰略考量:

  美國主流媒體和學者普遍認為,這次峰會是「新大博弈」的一環:美國不願中亞完全倒向北京或莫斯科,希望至少維持一席之地 。同時,川普政府也藉此向國內彰顯其外交成果與經濟利益——帶回巨額海外訂單和投資(如波音夢幻客機的 8 億美元訂單被吹捧為將創造數萬美國就業 )。《紐約時報》等媒體分析,川普在2024 年重返白宮後,一改過去忽視中亞的做法,是為了彌補美國在該地區的缺席,以免「中國的一帶一路和俄羅斯的影響力填滿真空」。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美國要在中亞與中俄競爭並不容易:中亞國家與中俄地緣相鄰、經貿往來密切,2024年中亞對華貿易額達 662 億美元、對俄貿易額亦超 450 億美元 。美國目前的投入相對有限,更多是象徵性意義。阿爾及利亞媒體評述稱,美國此舉能否動搖中俄在中亞的經濟主導還需觀察,但至少表明了華府不願缺席中亞事務的决心

  綜上所述,美國與中亞五國 2025 年 11 月簽署的協議,不僅帶來經濟層面的互利,更具有濃厚的地緣政治意圖。在中亞這片「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美國正試圖通過經濟合作建立戰略立足點,向中國和俄羅斯傳遞訊號 。正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格蕾絲琳.巴斯卡倫(Gracelin Baskaran)所言,華府將透過政府對政府和商業雙軌並進,確保獲取關鍵礦產,同時讓中亞看到美國作為可信新夥伴的存在 。未來,中亞國家可能在大國之間繼續保持平衡策略,但美國的深度介入無疑為該地區增添新的變量。

(五)最後以表格總結五國此次與美國簽署的主要合作事項及投資金額:

表格中幣別單位,皆為美元。

國家簽署合作內容金額/規模涉及合作項目
烏茲別克貿易與經濟合作協議(承諾對美採購/投資)$ 350 億(3年內),$ 1,000億(10年)關鍵礦產、航空航太、汽車零件、基建、農業、能源化工、資訊技術等;烏航購買波音 787 客機 22 架;農業機械供應協議
哈薩克關鍵礦產開發協議;多項商業採購~$ 170 億(訪美期間簽署交易總額);$ 11 億鎢礦投資;$ 42 億機車設備鎢礦私有化開發(蘊藏$ 800 億資源);波音 787 客機(15架);Wabtec機車組件 300 套;農業機械$ 30~50 億;AI晶片合作($ 20億)
吉爾吉斯鐵路建設工程協議;金融合作備忘錄(未公布總價,屬長期基建投資);$ 3 億主權債券融資全國鐵路網建設與維護;連接跨里海走廊;花旗與 Aiyl 銀行合作;奧本海默承銷 5 年期國債
塔吉克波音客機採購協議;礦業數位平台合作(飛機訂單數量:4架 787 +10架 737);$ 3,000萬數位平台投資新增遠程寬體客機開闢航線;AI/衛星支持的國家礦產數據平台;合作開發銻等戰略礦產(塔國銻產量佔全球 15%)
土庫曼能源戰略項目會談;礦產合作優待承諾(暫無具體金額,屬意向階段)跨裏海天然氣管道(待裏海劃界後推進);擴大天然氣出口市場;美企採礦優惠(稅收減免、特許權);支持新貿易走廊( TRIPP 計畫)
  • 附註:在吉爾吉斯涉及合作項目裡的「奧本海默公司」英文名稱是:Oppenheimer & Co. Inc.(奧本海默公司)。它是美國一家獨立投行與券商(Oppenheimer Holdings Inc. 之子公司)
  • 奧本海默公司在合作案中的角色:是做 Aiyl Bank 3 億美元 5 年期國際債承銷;此前亦為吉爾吉斯 7 億美元主權債之共同主辦承銷/簿記管理人。

  以上資料來源皆來自美國白宮、主流媒體及智庫報告的公開訊息,如《路透社》、彭博、《福斯商業新聞》、美國國務院聲明、智庫單位 CSIS 與 RFE/RL 分析等 (上文裡已附上相關連結、供查證)。整體而言,2025 年 11 月美國與中亞五國的合作協議涵蓋經貿投資與戰略資源開發透過「C5+1」機制深化了美國與該區域前所未有的互動,同時也為該地緣政治格局增添了新的動力與變數 。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