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Dollar, Your Problem》書名由來 → 尼克森政府取消美元兌換黃金
本月初讀完前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 Kenneth Rogoff 肯尼斯‧羅格夫在 2025 年五月在美國出版的這本《Our Dollar, Your Problem》,這本書還未引進繁體中文圖書市場,暫譯為《我們的美元,你的問題:一位內部人士看全球金融七個動盪十年的內幕,以及未來的道路》。◎台灣中央銀行的社群媒體◎ 6 月中旬發文推薦此原文書。不少投資人心中疑問,何以美元仍維繫住全球貨幣霸主?月前也見國內雜誌媒體製作影片討論相關議題;Rogoff 的著作給了解答,他討論美元作為強勢貨幣為美國帶來好處、同時需負擔哪些額外成本。後半部有聯準會 Fed 任務與定位,加密貨幣、穩定幣與央行數位貨幣(CBDC),誰具有潛力可以挑戰美元主導全球金融地位。如果您跟我們一樣對新聞聳動內容、觀點錯置感到疲乏(請不要對號入座、這裡說的是美國主流媒體),閱讀是穩定情緒的最佳選擇,也是〈向前破風〉專欄用意。
書名是作者借取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財政部長 John Connally 對歐洲同儕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it is your problem);說這話背景為 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森政府取消美元兌換黃金的關閉「黃金窗口」(gold window),並加徵 10% 進口關稅,迫使其他國家妥協讓自身通貨對美元升值;Connally 名言,意指美國在通貨議題的作為,其他國家只能承擔後果。
感觸起因一年多前對美國聯準會為控制通膨而升息,與兩位產業研究員立場相左而有過討論;年輕一輩研究員以自己 cover 產業角度來批評美國聯準會。經歷 1997 年後亞洲金融風暴、2008 年美國財政監管失當帶來的全球金融風暴,許多前輩不吝傾囊指導而對聯準會運作有了認知,因此我們對研究員當時回應是:『聯準會最重要任務是抵抗通貨膨脹,以及確保(美國人)的就業。』翻閱本書,Rogoff 提點聯準會最重要任務與獨立性,跟資深前輩教導我們的一樣。
證券業新生代研究員以自己負責產業路線來評論,不是不行。但他/她們忽略了美國政府 1913 立法讓聯準會獨立出來目的是什麼。
直白來說,全球區域發生經濟震盪時, FED 美聯儲任務是穩定全球金融市場秩序、經濟不致立即衰退,還肩負穩定物價、維護美債投資人權益(通膨會吃掉債務利息收益,損害美債海外投資人權益,算是“金融壓迫/ financial repression”),而不是去照顧個別產業榮枯,更不會去考量他國匯率波動。本(9)月 5 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提到的聯準會現今「任務偏離(mission creep)」的用詞出發點也在於此。
拿各國(含台灣)財政體系與貨幣系統單位對比,或許有人認為美國財政部不該對聯準會指指點點。上述觀點忽略一百多年前,聯準會經美國國會 1913 年立法、讓其獨立於財政部之外的歷史;追本溯源,財政部才是聯準會「娘家」。Rogoff 在書中寫道,如果國會有意、可於數周內關閉聯準會,重新納入美國財政部。只是我們認為這不太可能發生;對此,作者於 2025 年五月對外公開強調,維持外界對「美元信用」的信心是重點,應維持其獨立性,也充份表達了立場。
霸權是一體兩面、還有義務與該負擔的風險成本
霸權英文單詞是 hegemony ,本意源自希臘語,字面意思是「領導與統治」,書中多次提及美元與歐洲與亞洲“朋友”關係,顯示霸權並非是不顧及他人感受,而是承受更多的責任。該書非常少用霸權這個單詞(才 4 句),美元與他國互動關係及全球貨幣未來動向,才是本書重點。書中提到聯準會兩次立即援助國外央行——全球金融危機(GFC;Global Financial Crisis)和新冠疫情(COVID-19)——的「掉期線(swap line)」,要當全球領導貨幣是有代價的。
掉線期,指得是「互換協議」,是聯邦儲備系統幫助遭受美元流動性危機的國家的一種方式; 2020 年 3 月疫情正式向全球擴散,對美元安全的逃避使全球美元市場承受壓力,無論在先進國家與經濟體還是正經歷大量資本外流新興市場。聯準會最終介入,啟動了互換協議,為外國中央銀行提供以外國中央銀行負債作為擔保的短期美元信用額度。互換協議在 2020 年達到近 4,500 億美元高峰;之前更高的一次則是美國自己惹禍的 2008-09 年GFC 金融危機期間,互換協議需求更強勁、當時達 5,820 億美元高峰。第三高峰是 2011 年底至 2012 年的歐洲債務危機,為歐洲區注入約 1,500 億美元流動性。
歷經過全球金融海嘯經驗的投資人,都知道在常態「無量跌停」超過一週市場極度恐慌之際,「流動性」有多麼重要。儘管以證券交易流動性來譬喻金融市場流動性不算精確。
該書刷新觀點、向前破風,開放文章區就先不劇透太多。本書分六大部分,整理思維導圖後一如往例,依藍🔵/紅🔴/黃🟨/綠🟢卡片作評析。(不含前文,內文約 4 千 3 百餘字),以下先以書中 6 部分互聯性作成表格如下,為顧及閱讀樂趣與形成讀者自己觀點,開放區表格做部份遮掩、請見諒:
條目 | 卡片色 | 一句話重點 | 書中章節 | 依賴/風險 |
---|---|---|---|---|
美債安全資產+回購/清算網路 | 🔵 | 危機時…… | III | 需 Fed 維持…… |
掉期線 2008/2020 高峰 | 🔴 | 即刻紓困、…… | III | 常態化爭議、…… |
歐元的制度長處 | 🔵 | 條約鎖定…… | I | 需補全財政/存保/資本…… |
歐元真正短板 | 🟨 | 短板不在 ECB,而在…… | I | 政治協調…… |
人民幣的「局部網路」 | 🟨 | 互換+離岸+……並行 | II | 資本自由、法治可執行性 |
軍事/情報→制裁執行力 | 🔵 | 規則…… | V | 盟友協調…… |
Fed 獨立與低通膨 | 🔵 | 美元…… | VI | 政治干預、財政衝突 |
穩定幣監管成「美元新管道」 | 🟨 | 受規範數位現金…… | IV | 託管/……/…… |
零售 CBDC 再中介化 | 🔵 | 改變存款…… | IV/VI | 信貸政治化…… |
「怕浮動」的慣性 | 🔴 | 風險時資金…… | III | 新興國資產負債…… |
投資人關心的議題,包含了美元與歐元、人民幣的比較、美元與軍事力量、Fed 在 2025 年政治脈絡下的獨立性。最後,會再談「穩定幣」與 CBDC(央行數位貨幣)的全球局勢與它們對美元霸權的可能影響。文中凡屬於該書內的主張與證據,會標註出處。
國內有非新聞性網站於該書美國上市時寫了一篇短文報導,內文下標題是「比特幣已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讓人滿臉「黑人問號」);有些國家為逃避美國金融制裁,的確讓外界懷疑採用了加密貨幣來交易,但談不上削弱「主導地位」。還是建議你翻閱該書來了解作者意思;作者另外也指出,只要執法單位想做,比特幣交易是可以追蹤的,理由很合理,因為大額比特幣交易多在交易所進行;如同股票一樣,交易所可以監管每一筆證券交易。
內文各節標題如下:
一、全書主軸:美元霸權的「結構性優勢」與「自我侵蝕的風險」
二、六個部分「跨區連結」:三條在思維導圖提及、但值得串起來的隱形線
三、第三部分「歷史脈絡」:美元為何能壓過其他貨幣?
四、美元 vs 歐元、人民幣:優劣勢的「結構性對照」
(一)美元 vs 歐元(第一部與第二部)的思考
(二)美元 vs 人民幣(第二部)的思考
五、美元與軍事力量:金融霸權的硬背書
六、Fed 的角色與 2025 年的政治壓力:為何獨立性等於美元信用的最後防線?
七、穩定幣與 CBDC:是美元的「新管道」,還是「去美元化」的跳板?
※2024–2025 新政策(書本外注意什麼?歐盟、英、日、中國做什麼?)
八、思維導圖卡片:「補洞」與「聚焦」→
藍色🔵卡片(核心觀念) 3 點
紅色🔴卡片(關鍵事實/重心)3 點
黃色🟨卡片(與預期相反/出乎意料)3 點
九、結論「重點」摘要
十、總結表格整理(聚焦藍/紅/黃)
一、全書主軸:美元霸權的「結構性優勢」與「自我侵蝕的風險」
Rogoff 本書中心思想可以濃縮成兩句:第一,美元之所以長期稱霸,不只是因為「體量大」,更因為美國提供了「最深、最安全、可充當結算抵押的美元資產市場」(尤其是短天期美債與美債回購體系);第二,美元的長期風險來自美國自己的財政與政治——若對通膨掉以輕心、或侵蝕聯準會(Fed)獨立性,美元的折價優勢與全球信用最終會被稀釋。Rogoff 在第六部裡明白指出:相信世界會永遠停留……,是危險的;……。
支撐美元霸權的一個關鍵機制,是聯準會在全球壓力時刻開啟的「美元掉期線」(swap lines)。2008–09 危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