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中國已宣布將於 9 月 3 日在北京舉行閱兵,而據俄羅斯媒體塔斯社今年六月份的報導,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將於 8 月 31 日至 9 月 3 日訪問中國;因此普丁出席該閱兵儀式該是順理成章。同時,日本共同社亦在六月底也報導,中國政府決定邀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出席 3 日舉行的「抗日戰爭勝利 80 週年閱兵式」;多家美國媒體已在猜測川普是否參加?同時,上周《人民日報》刊登中美友好的文章,似乎也為邀請川普訪中營造良好氣氛。
川普是否會應中國之邀?華盛頓還未有確切回應:
川普現今政府官員,以對中鷹派為主;來自川普政府閣員對此的反映還未知。
距離今年 9 月 3 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從七月底起算還有約 1 個多月時間。我們就美中關係,金融投資環境作情境分析。內文是表格式分析,因此段落不長,採重點式提醒。
也提醒您,文內不涉及個別產業與公司。如果您只重視個別公司基本面,不建議您購買。如果您認為外在政治環境會影響到整體市場投資信心、跟績效有所連動,可參考我們所擬表格重點。「心理有提早準備,對於每日應對指數波動,心中會有一個底。」

對專業機構而言,「政經是不分家的」;希望我們的重點式提醒,有提前準備的效果。經過近六、七年的市場洗禮,我們也發現專業機構正補足地緣政治的影響分析。這算是好事,每一個國家的政治與國家發展策略方向,原本就會影響到經濟發展。
美中關稅磋商短期難有結果,第二輪談判後雙方各讓一步:
會撰寫本篇內容,也是因為美中關稅協商還在持續進行與協商之中,距離像是美國跟英國、日本、越南、印尼等達成關稅協議的最後一步,還非常「遙遠」。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排名第二)何立峰今年 5 月上旬至中旬在第三國瑞士日內瓦會談,僅是「框架」,而非結果。(五月社交媒體貼文提『雙方達成共識』,是錯誤的!只有框架,連共識都談不上、更遑論達成協議;按第一次美中貿易戰交鋒的歷史經驗,談了整整超過一年)。
第三輪將赴瑞典談判;若關稅延後 90 天,9 月初閱兵成為美中關係觀察窗口:
6 月底的英國倫敦,美方貝森特與何立峰雙方再次會唔;美中其實都沒有談到關稅稅率,最大成果是中國在一定期限內對解除稀土出口禁令,而美國近期則讓降規後的 AI 晶片可輸往中國。看得出來,此為雙方磋商、各退一步的交換條件。
接下來預計 7 月底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美中第三輪會談,據消息會談及產能過剩、還有中國向俄羅斯與伊朗採購石油議題等;且據官員在彭博電視(Bloomberg Television)上的發言、美方可能將互課高額關稅期限再拉長 90 天至 11 月 12 日。算一算時間,會涵蓋 9 月 3 日的天安門閱兵活動。也就讓川普是否訪問中國出席該活動,成為財經界值得探索的議題。
內文有 4 個表格:
(1)川普參加了 → 會有的 3 種路徑 & 各路徑對全球經貿推敲。
(2)參加後 → 後續 3 個評價影響。
(3)川普不參加 → 會浮現的 4 個變數 & 各變數下的推演。
(4)結論。
4 項表格之後,末尾還有兩段落來解讀,幫助您思考為何會下出(4)結論。(擁有自行思索的能力,對於投資非常重要,只有心態穩定、勝算才高。)如此做原因是國際關係與外交不是冷冰冰數字,而是有大量的「政府謀劃」。在表格(1)(2)(3)(4)裡都明確指出北京政府、華盛頓政府採取當下步驟的「內心話」與想表達的「態度」。
川普總統 7 月 22 日在白宮橢園形辦公室對美國媒體與中國媒體表示,已收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正式邀請,“可能”很快在近期內訪問中國。我們認為,若是真的有一場「川習會」,也不一定只會發生在閱兵場合,還有其他場合可以碰面,這會一併在末尾兩段(A)、(B)共 1,298 字來解讀。
先祝各位周末愉快! admin of Verkita。
針對內文的推演,日後會考慮社會科學的書籍來延伸,再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