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興櫃訂閱 5/1 歐都納、創控、關稅談判、頌勝、神數、立盈等 9 篇↩️

1on1上市櫃訂閱 4/24 昶瑞、昕奇、生合、大立光、中興電與關稅三部曲等 11 篇↩️

1on1生技訂閱 4/9:台耀化學、視航生醫、禾榮科、威力德 等 4 篇↩️

5/1:歐都納↩️  4/26:創控科技↩️ 4/24:昶瑞機電↩️ 4/20:昕奇雲端↩️ 4/16:生合↩️ 4/14:大立光 ↩️ 4/13 中興電↩️ 4/11-2Q25台股+中國找盟友↩️ 4/9 台耀化學↩️  4/8:崧騰↩️  4/5:關稅反擊or談判↩️  4/3:關稅與台股↩️  3/30:頌勝↩️  3/27:神數↩️

不定期隱藏潛力公司,選訂閱季刊、不用等通知!(興櫃訂閱排除生技)。  財報更新(訂閱同步):印能、稜研、精誠金融、竑騰、宇辰系統。 【Teaser】更新:4/11 2Q25 台股文章,增加摩根大通報告近 3 百字觀點4/3 對等關稅納 2 國新資料、增 24 年廿大貿易資料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工作→金錢→興趣→幸福的平衡

By admin, 1 十二月, 2022

  沒有高深論述,讀來平易近人,把它當作一本工具書。作者出發點近似兩年前讀過的《快速致富/百萬富翁快車道》,兩本書最具價值內容是「建構個人發展新藍圖的發展步驟」,惟在興趣、謀生工作、金錢辯證上仍有西方、東方價值觀出發點的差異。這本《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作者是日本讀心師 DaiGo,中文版為 2019 年初由方言文化出版。作者認為能夠透過工作→金錢→興趣→工作…的良性「金錢螺旋」,找出自己“金錢”與“幸福”的平衡

  以個人舉例,近期購置前一代 iPad 平板與手寫筆,透過更多元硬體,讓閱讀習慣從 ebook reader 電子書閱讀器,延伸至“數位化筆記工具”與“知識心智圖”分析;購買平板與筆記軟體是一項小投資,但花掉的錢能夠在閱讀群書與輸出筆記找到未曾察覺的偏誤,修正後、再提升工作能力,並深化個人興趣,這就是花掉的錢會自己流回來的最簡單例證。

  初次來到 verkita 的夥伴們,再次強調「向前破風」並不寫「書評(Book Review)」,而是「讀書報告(Book Report)」。分享文章不在評分,是偏向「個人心得反饋」與「輸出筆記」。因此,或許你閱讀後的心得與感觸或許就跟我們有落差,這是每人的經驗背景不同、很正常。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第一章簡述花錢觀念,自信心的來源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第一章簡述花錢觀念,自信心的來源

  這本書適合哪些朋友閱讀呢!學習如何花錢能創造更高價值的人。工作超過 10 年卻遇瓶頸、想要有所突破的人。積極規劃創業途徑、卻摸不著頭緒的人。位居中階主管、想同步培養第二專長領域的人。還有,想在未來 3~5 年內擺脫“社畜”感受的上班族。以上都很適合拿此書來閱讀。

(一)丟掉社畜失落感,《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快速致富/百萬富翁快車道》提供解方:

  看到女性朋友 instagram 限時動態在深夜發文稱自己是「社畜」…,它是近年新興日本上班族的自嘲用語,「社畜」源於「會社(公司的日本用語)」與「家畜」:意思為「公司的家畜」,指得是為了薪資放棄尊嚴或犧牲了健康,為公司做牛做馬的上班族。想擺脫社畜的失落感,這本書可以參考!

  日本這一位讀心師(心理諮詢師的一種)執筆是循序漸進式的,從第一章讀起,把使用金錢價值觀念作了修訂,最後談到打造工作團隊的心態(寫在書中第 4 章),而且許多章節內文還有列了分類要點,幫助讀書迅速掌握重點,易於消化、是不錯的。

  回想之前唸過作者狄馬哥於《快速致富/百萬富翁快車道》書裡提到的重點,當興趣「不能當成謀生的技能」時,要勇敢去學習新技能或跨入新領域,尤其是既有興趣已是人人都精通的「紅海市場」時要勇於放棄,去培養新技能、創造新工作很重要。

  這本《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的日文書名《「好き」を「お金」に変える心理学》(直接翻譯是《把『喜歡』變成『金錢』的心理學》)則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認為藉由工作找出興趣,再把興趣落實到新工作上。比較起來,狄馬哥要讀者看清事實去適應當下環境,而 DaiGo 勸你藉由工作歷練執行「心流體驗」,有了心流就能靠近潛在興趣;其實這兩位作者觀念並不完全衝突。例如,本書第四章第 8 節提到的:對你「第二喜歡和擅長的事物」作再投資,並將和既有主力武器做結合,創造自己的「工作」,這跟狄馬哥倡導,勇於擺脫舊思維,去創造新型態的工作,兩者不謀而合。

(二)打造金錢螺旋,事前計畫不可或缺:工作→金錢→興趣→工作→金錢→興趣……

Chapter 1 花錯錢會買到貧窮

  (第 1 節):先想一下這筆錢是「用在哪裡」的→有意識地檢視自己。
關鍵是→你是否把錢花在自身興趣上。能否將鈔票從「一張紙」變成一張「有價值的紙」端看你如何使用它。

  (第 2 節)唯有「能力」才是自信的泉源
  事實上,若你想要得到真正的自信,就有必要自主採­取行動,並且不斷累積新的體驗。

  (第3節)以圖表來顯示創造財富的金錢螺旋:工作→金錢→興趣→工作→金錢→興趣。
  透過從事自己「喜歡的事物」所得到的經驗和內化在身上的技術,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就算久久不用,也不­會減損其價值一分一毫。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第一章簡述花錢觀念,自信心的來源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第一章簡述花錢觀念,自信心的來源

Chapter 2 心流是啟動「金錢螺旋」的鑰匙

  (第1節)推動金錢螺旋四步驟
  (步驟 0 )找到真正興趣(執行興趣之際常會出現心流體驗)
  (步驟 1 )徹底投入興趣
  (步驟 2 )將「興趣」和「收入」連結
  (步驟 3 )從興趣得到收入,再投資。
  打造金錢螺旋,事前計畫不可或缺

  (第 2 節)透過心理表格測驗,找出興趣。(無特別筆記價值,閱讀該書即可作表格測驗)

  (第 3 節)累積心流體驗,找出新興趣,可能會創造出新的工作:
  書裡寫道,前蘇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認為,已知的部份占一半,未知的部分占一半,人們學習效果最好。作者的作法則是把未知部分配 20% ,只要願意接受「改變 20% 」的挑戰,就能活化腦內狀況
  除了咖啡廳外。「不被閒雜人等打擾的環境」,會在清晨四、五點起床了會利用這段沒有任何人打擾的寧靜時光。起床後的兩小時裡是集中精神的 Magic Hour,容易達到心流;在艾德莉安.赫伯特寫得《一小時的力量:每天微改變,養大你的成功因子》第 1 章的「心態的力量」提到演說家卡爾改變自己時,也有相近觀點。
  只要你目前工作中發現了「擅長的項目」,就應該對它進行深耕。當你在從事「擅長的項目一時,心流體驗就會開­始累積。
  擅長的項目→變成興趣→喜歡的工作→工作業界的扛霸子之後,報酬和聲譽自然找上門來。當完全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較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相關的知識、資訊、技能和人際網路等,也會隨之展開。如果能進一步將它和「工作」連結中那麼打造金錢螺旋的任務也就大功告成。

  (第 4 節)小目標比較容易達成,累積小勝利容易創造心流:
  別忘記享受開心事的重要性。如果發現了能夠進入心流狀態的事物,就設法讓自己享受這樣的「興趣」。→這種概念就是「遊戲化」(Gamification)。
  從遊戲化概念,作者平行地延伸“自我補償”道­德許可的心理缺陷,提醒我們要戰勝「道德許可」。做事考慮的角度應該從「因為正確所以去做」轉變為「因為快樂所以去做」。

(三)創造收益靠掌握五原則:宣傳,互惠,貢獻,再連結,訓練直覺:

Chapter 3 掌握收益的 5 個時機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於 2017 年日本原文書出版時的封面

  (第 1 節)宣傳(對他人陳述自己的專長)與奉獻(貢獻所長來服­務他人),讓身邊的人都知道關於你的事情,把機會極­大化。
  惟這與我 2021 年 11 月讀過史蒂芬.科特勒的《不可能的任務》觀點略有不同;科特勒提醒,目標與願景未實現之前,先不能對外宣傳,否則會釋放出「多巴胺」大而讓心­理產生自我滿足的假象。 兩位作者本意皆是藉由心流來創造新高峰,但過程與手法不太相同,這一點讀者要自己審查哪一項才是好的作法,個人經驗覺得,「發想初期」要重視科特勒的作法,當發展進入「成熟期」則參考 DaiGo 的建議;這還牽涉到我們所處環境的競爭差異性,兩位作者的看法都有可取之處 。另外,作者建議盡量用一句言簡意賅的話,說明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 2 節)互惠原則,先送禮(可能僅是杯飲料或是午餐)但要不著痕­跡。這要回到個自社會價值觀與文化上。例如作者是身處日­本社會,所以認為“週三”工作最難熬的一天最有效→選對送禮時機,讓人難以忘懷。還有例如送禮時附上貼心的留言小紙條,效果更高。

  (第 3 節)「貢獻」就是收益化的具體行動。採取主動積極態度去和身邊的人分享要做得事,同時也去傾聽對方的夢想,為對­方的夢想做出貢獻。
  →帶著「利用自身興趣為他人做出貢獻一的信念,將之化為實際行動,可帶來3種額外效益:
① 自尊心提高→減少金錢時間浪費。
② 可獲得「幸福威」→利他行為,其實不只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③ 打響「口碑」可讓別人認得你,拓展人脈。

  (第 4 節)強連帶(Strong Ties) V.S. 弱連帶(Weak Ties)
  如何用「再連結一的方式修復中斷的連帶,作者建議記住對方的臉、名字和特徵,這 3 項重點就夠了。(特徵包括家族成員喜歡做什麼擅長什麼事情)
  這也是為何台灣人高度依賴 Facebook 等社交軟體!除了對方的臉、名字、特徵(喜歡做什麼,擅長什麼)不要只憑記憶,而是要用筆記本、名片或智慧型手機的記事APP等,記下關於對方的情報。
  利用「宣傳與奉獻」和「Give & Give」來提高自己的能見度,就能增加那些「善用再連結」的人找到你的機­率。

  (第 5 節)用以下 4 個遊戲訓練直覺→為了不讓收益化的機會稍縱即逝,我們需要磨練「直覺」:
  (1)遇到外星人「語言不通」時,如何用非語言的方式來做訊息交流。
  (2)天馬行空的事用來訓練直覺。
  (3)為恣意塗鴨的畫作,在腦海中取名字。
  (4)腦筋急轉彎、替身旁經常用品找出替代功能。

(四)“經驗”與“書”價值高於金錢;投資在能創造價值的興趣上,藉此打造個人品牌:

Chapter 4 取得經驗的方法,如何打造團隊與組合最大化

  (第 1 節)收入再投資:將「興趣所得的收入」,用來更加精進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增加為大家服務的機會,並在「弱連帶」中提高能見­度→最後,志同道合的人就會出現在你的身邊。
  ① 買經驗比買東西更重要。
  ② 可購買「價值大於價格」的東西。
  ③ 把錢花在買書上。
  ④ 把錢用在別人身上
  ⑤ 把錢拿來打造一個值得信賴的團隊
  ⑥ 為了減少麻煩事,花錢買時間
  ⑦ 把錢投入到能讓力量最大化的組合

  (第 2 節)買經驗。花錢買「尊重」,是中斷金錢螺旋的危機;唯有花錢買「興趣」才能轉動金錢螺旋。知識、經驗和技術正是他人搶不走也破壞不了之「滿滿的財富」。而能夠鍛練知識、經驗和技術的,莫過於實際的「體驗」了。

  (第 3 節)最好買能夠「連本帶利」賺回來的。你要具備有「只花了錢,就要獲得付出金額以上回報」的觀念。需要不斷去思考,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收益?
  善用再連結,「弱連帶」啟動「金錢→興趣→工作→金錢」的螺旋循環;休閒放鬆時,提醒自己,心情要經常保持在一半「遊戲」,一半「工作」的狀態,培養事情來臨時與工作結合一起的能力。

  (第 4 節)不懂價值判斷, 最易陷入價格迷惑。
  →把錢拿來買書。一定要認真熟讀幾本書,並加以實踐, 從一本書中獲­得難以估計的收獲。書本要多讀多用才能提高它的價值。個人經驗,能夠刷新陳舊觀念的書,是我首選且花最多時間反芻;打破舊思維的書籍來源包含社科人文(歷史類與人文社會探討,吸取前人經驗與記者第一手採訪的反饋,幫助很大),還有學者考究、人生規劃、經濟趨勢、財經類等等工具書,最好還能把相近觀點、但是由不同作者寫出的觀念拿來作比對,看哪一位作家的思緒適合時下面臨的局勢。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互惠原理」讓給予者在許多事情上拔得頭籌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互惠原理」讓給予者在許多事情上拔得頭籌

  (第 5 節)把錢用在別人身上。
  給予者(Givers)由於把對方的事情擺在第一位,「互惠原理」的作用讓給予者能在許多事情上拔得頭籌;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出手,接受的人會覺得很窩心。作者認為給予者還區分為頂層給予者、底層給予者這 2 種。一是「頂層給予者」:專注於如何把全體的餅做大。與工作夥伴們同心協­力把只有一百分的利益,擴大為兩百甚至三百分。另一個是「底層給予者」:為了他人的利益做奮鬥,最後反而犧牲了自己。
  給予者的行動分為四項要點
  (1)對「強連帶」和「弱連帶」的看重一視同仁,試著為更多人付出。
  (2)試著找出他人的可能性。
  (3)和更多人(這裡的主軸不是指跟索取者。何謂索取者?書中有作分析)建立關係、成果最大化。
  (4)打造眾人有福同享、互惠雙贏的狀態為目標。
  作者建議我們心態調整為:頂層給予者將自己身上的課題,變成與夥伴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不怕欠下人情債,不但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幫助,而且還增加了自己圓滿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第 6 節)「互補」,比「志同道合」更重要。路要走得遠,就必須建立「工作團隊」。其中,最適合的人選,莫過於喜­歡做你認為棘手之事,或擅長於你所不擅長事物的人。

  (第 7 節)投資時間在興趣上→ 28法則(帕雷托法則)→ 略不同於跟凱勒的《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作者強調將 20% 的時間完整保留並再投資給自己的興趣。個人覺得 DiaGo 的再投資心態是來自 “拓展” ,而當興趣已經轉化為工作主軸之後,就要學習凱勒與上述的史蒂芬.科勒的 “聚焦” 策略,兩者觀點用在發展個人職涯的不同階段裡,可能互換使用。
  把事情區分為 3 大項:① 不做也可以的事,② 雖然必須做,但不想做的事,③ 想做的事。 → 最後目的是削除「不做也可以的事」;顯示 DiaGo 也認為要專心在目標上。

  (第 8 節)打造個人品牌。對你「第二喜歡和擅長的事物」做再投資,並將和既有主力武器做結合,使之發揮出相乘以上力量。→去創造自己的「工作」。創造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殊性,讓我免於捲入和其他人的削價競爭。訓練自己:「懂得專業技術」,又「擁有經營概念」的人才是非常稀少的!
  創造出新工作、新型態企業的前置作業,需要分析「自己的強項」、「市場狀­況」和「存在的競爭對手」。→持續學習“經營策略”和“市場的基礎和知識”。

  ※※ 最後,我們來看日本提升職場頻道如何看待這一本書;現今 YouTube 能夠選擇字幕,並能翻譯包含『繁體中文』的各種語言選項。以下影片以卡通圖卡來表達職場角度解析。記得先在「設定小齒輪」裡去設定字幕與翻譯選項,即可以觀看到中文字幕

  逛一逛日文版亞馬遜網站會發現 DiaGo (本名 松丸大吾)是多產的作者,透過他的 ◎メンタリスト DaiGo YouTube 影音頻道連結◎。我們發現他說話語調很快,只是數位化影片都能轉變播放速度,再加上翻譯字幕,很方便。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