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特爾(代碼 7740)提供儲能系統(先做工程,後投入電池模組生產)與應用服務,營收來源有 ① EPC 工程收入、② 維運代操作收入與 ③ 研發收入;以前兩者為業績主軸。進入 2025 年在儲能系統的工程收入,會是主要動力。
就過往營收成績,工程收入占 2022 年營收比重約 96.6%,占 2023 年營收約 70%。維運與代操作營收比重在 2022 年約 1%,占 2023 年約 26.9%。不同營收來源比例變化大,主因為年度的營收規模變動大。
就絕對金額,維運與代操作在 2022、2023 年兩年全年營業額約 5 百多萬元(占比 1%),及 2,500 多萬元(占比 26.9%)。
熙特爾董事長林聖澤身兼公司技術中心技術長,主要為開發與製造不同類型的電池模組電源管理系統,設計開發包含軟體與硬體的整套儲能系統。
熙特爾總經理陳伯勳則是雲豹能源共同創辦人,曾任雲豹能源事業部副總。外界解讀,林聖澤專注在製造與技術研發及公司策略,陳伯勳在業務發展與商業模式,股權配置等。
2025 年業務動力,來自 EPC 與電池模組銷售:
券商評估,熙特爾目前重要案源,是高雄兩座大型 E- dReg 儲能案場總計 200MW。該案場 2024 年完工進度為 5~10%,剩下的 90~95% 進度將於 2025 年完工。依完工比例法,大部份營收認列在 2025 年,可挹注熙特爾後續營運。
電池產線在台中港內!熙特爾放眼海外儲能市場:
另外,熙特爾持股 57.5% 子公司辰熙精密執行儲能電池模組生產,除了售予母公司作為 EPC 建置之用外,今年底前也會開始對外部客戶作銷售,亦將是 2025 年之後的營收動力來源。
本篇聚焦文章〔熙特爾 問與答〕有 10 題,分別為市場與同業競爭相關 5 題,財務相關 5 題。例如談到海外市場趨勢;台灣客戶找熙特爾合作背後遠因;2025、2026 營收動力約略概況。
從公司已公布的 2022、2023 年與 2024 年第 2 季財報可感受營收、毛利率等變動較大。所幸公司有給予 2025 年業績明確方向,聚焦文章中的【觀點】有財務方面的“主觀”看法與試算;整個觀點超過 15 大點,可以搭配〔 Q&A 問與答〕作比對。
(一)熙特爾的特點,與台灣儲能市場概況:
- 1-1. 成立於 2017 年,目前資本額 5 億元。經營團隊持股 60.5%,策略股東持股 22.8%,其他股東為 13.7%(多為個人策略股東與離職員工等),3% 為主辦與協辦券商;廣義來說,公司團隊相關與策略股東合計逾 9 成。
- 【Remind】:能源電力是資本密集產業,綠能與電源公司股本規模都不會太小,本篇主角登入興櫃後,未來會走入上市的創新板。
- 1-2. 儲能“同業”主攻工程(EPC)與 SI 系統整合,不一定涉及 EMS (能源管理系統)整合,以及 BMS (電池管理系統)的設計。
- 1-3. 但公司具有 EMS(能源系統管理)設計與 BMS(電池系統管理)研發能力,讓熙特爾更具技術開發的優勢。
- 1-4. 國內的再生能源(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大量建置後,電網儲能(dReg 與 E-dReg)需求會上來。
- 1-5. 預期未來「用戶儲能」將會遍地開花。尤以政策對工業用電開始漲價,企業對「表後儲能」需求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