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合生物(代號 1295)是國內乳酸菌(益生菌)菌種收集、研究功能的領先公司,為台灣、韓國等知名市售益生菌商品菌種供應商;可為客戶提供研發、配方設計至生產的一條龍服務。生合每年會投入營收約 10% 的研發費用來開發新品,成果像是近年正替健身網紅代工「增肌減脂益生菌」,對下游客戶提供 CDMO 製造服務,是眾多上市乳酸菌的背後推手。
生合近 7 年營收維持成長,獲利呈穩健
初估公司在台灣市售品牌益生菌,品牌市占率約達 5 成。像是知名電視頻道所推出的益生菌,都採生合的菌株。營收從 2016 迄今年複合成長率(CAGR)逾 16%,從 2019 年計算 CAGR 9.2%,獲利亦穩定。2021~2024 年財報的每股獲利皆超過 3 元,2024 年年報 EPS 有 5.43 元(完全稀釋 EPS 5.4 元)。
觀察生合毛利率表現,可發現其表現在食品同業相對高,此部份內文第(三)節會進一步說明。簡單說,乳酸菌應用在發酵乳品、優格,人類食用歷史超過數千年的起司(Cheese)與啤酒等酒類上;這些日常發酵食品用益生菌的單價低,不是其主要市場。
生合主打的是高單價的保健品市場,如人吃得膳食補充劑、保健食品、用得化妝保養品,動物用的飼料添加劑等。保健品是高單價市場,且現代人追求健康,讓保健品近年的成長快速。反映在生合財報上,毛利率高於傳統發酵飲料,營收成長幅度也較好。
市場從人食用保健益生菌/飲品原料(食品),拓展至經濟動物畜產飼料添加用:
生合提供人食用、特定功能且高單價的益生菌之外,還有乳酸菌原料(添加在客戶保健飲料或優酪乳裡)。2023 年在養殖動物用益生菌領域取得明確進展,於家禽與水產(養蝦)飼料使用的益生菌,開闢新業績來源。
就客戶地理位置區分,終端是「人食用」產品銷售以東亞市場(台灣、韓國、日本、中國)為主,而添加在「動物飼料」的市場則先主攻東南亞。畜產養殖是生合想打開新業績來源。
台灣內銷市場貢獻最大,占營收比重超過 45%,中國市場其次、營收占比約占 3 成。東南亞則約 14-15%, 3 個國家或區域合計 9 成。
本篇全篇文章〔生合 問與答〕為 1 字頭高雙位數問答,分為產品、營運、財務、市場等 4 個面向,以財務比例最高。財務上會針對 2025 年新廠「發酵槽」產能擴增、與營運成長間關係作說明。而市場方面,對於水產畜產養殖的新市場動力作進一步說明。而內文開頭【觀點】有 16 大點,有效率掌握生合 IPO 前重點。
※ 全文文章內容 = 聚焦文章內容 + 增補文章內容。已購買標題結尾有(全)字之全文文章,無需再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標題結尾有(增)字),因為內容都一致。全文章、聚焦文章有含【觀點】;另,僅全文章、增補文章有財務報表。新加入會員,應先詳讀◎〔購物.更新 〕分頁◎說明;內容型態網站不可退費,已購買全文章、自行重覆購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無任何退費機制。
(一)生合營運基本資料:
- 成立於 2000 年,員工人數 390 人(隨新廠、有規劃擴增人員)。主要市場:台灣、中國、東北亞(南韓、日本)、泰國;少部份德國、孟加拉、紐西蘭等。
- 產品單一:100%「乳酸菌(益生菌)」;作原料開發,乳酸菌製劑加工。
- 產品型態分類:⑴ 高單價保健益生菌,益生菌原料 占 7 成;⑵食品發酵液占 13-14%,⑶ 動植物添加劑(以畜產、可食用經濟類動物為主) 14%。
- 生產基地:高雄燕巢廠(租賃),高雄路竹總廠(自有,2022 年動工興建),岡山廠(自有)。
- 中國子公司:⑴生合生物(揚州),⑵芯來旺生物科技(揚州)。
- 下面 3 個重要認證,奠定生合成為台灣乳酸菌菌種收集、配方研發領先公司的基礎,其後就開始獲得多種獎項:
- 2010 年取得 HACCP、 ISO22000 認證。
- 2013 年是台灣第一家機能性乳酸菌產品 GMP 認證企業。
- 2015 年台灣第一家乳酸菌取得雙品類(乳品類、 機能性食品類) TQF 認證企業。
- 為增加對客戶滲透率,及擴增產能,2022 年動工興建路竹總廠(新廠),預計 2025 年下半年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