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科技(代碼 7750)核心市場為工具機機械應用,產品為控制器、伺服驅動產品,並投入了車床、銑床、木工機、自動化專機,機械手臂單元、伺服產品與雷射產品。其子公司聯達智能則掌握軟體平台技術,協助客戶達成智慧製造與工業 4.0 為目標。新代集團在中國工具機應用市場取得不錯的成績,近 3 年每股稅後獲利皆超過一個資本額。
新代科技董事長蔡尤鏗於 1987 年加入工研院,在 1995 年離開工研院創立了新代科技迄今近卅年。公司的主要產品從◎控制器◎開始,並向下整合至◎伺服產品(連結為台達多種伺服產品,與新代專用機伺服具一定差異)◎、形成了完成的數控系統解決方案。為擴展應用領域,近年投入木工、雷射等專用機。
新代在 2018 年成立了子公司聯達智能,提供機器人與工業互動,滿足客戶工業 4.0 及虛實整合需求。同年新代併購另一家子公司正鉑雷射,以雷射套件提供系統整合應用。
以產品項目區分,2023 年控制器占營收比重 42%,伺服驅動產品占比 54%,智慧製造產品(含機械手臂、雲端產品等)占比 2%,其他產品(相關配件等)占比 2%。
物聯網與 AI 應用將影響工具機與加工業,新代藉 IPO 取得更多資源,以發展台灣與海外市場:
蔡尤鏗認為,地緣政治影響經濟,以及物聯網與 AI 等科技快速變動,將影響各行各業,因此新代決定走向資本市場,取得更多資源,也提高公司知名度,召募人才並吸引國際性潛在合作夥伴。
新代總監黃芳芷表示,新代透過大數據演算、資料蒐集、分析,致力於將 AI 技術融入自動化產品,「讓 AI 落地。」尤以是台灣與中國皆面臨少子化,自動化是好的解方案。
相對於台灣與中國的少子化趨勢,黃芳芷進一步指出,越南、印度看似人力豐沛,但其實越南與印度生產線人工產能,目前還不容易趕上台灣與中國相同產線品質。為台灣客戶提供更好的自動化元件,「用 AI 賦能生產自動化,這是世界大趨勢」,也是新代集團努力的目標與未來展望。
若購買拆分的(聚焦)、(增補文章) 2 篇,則分野如下:⑴ 「聚焦文章」以母公司新代與集團策略為主軸,聚焦包含的〔問與答〕包含財務、競爭與市場,展望共 15 題。⑵ 「增補文章」以子公司為主,包含的〔問與答〕為營運策略、產品方面共 9 題。
(一)新代走入數控系統;以蘇州為基地,2010 年設立東莞、廣州、寧波、廈門分公司:
- 1-1. 成立於 1995 年,額定資本額 10 億元,目前流通在外股本 6.552 億元,主要鎖定台灣與中國兩地的工具機市場。
- 著眼於台灣在工具機產業上、中、下游綿密產業鏈(如螺絲、滾珠螺桿、工具機到系統)。
- 1-2. 中國多年來一直為世界製造工廠。【View】:台企於兩岸擁大量製造資源,是近廿年“協助”中資企業興起的源頭。本篇主角新代近卅年成長,即是搭著台灣企業協助中國製造業興起軌跡。
- 最新的 2022 年統計,兩岸工具機製造、占全球工具機生產 37%。兩岸業者採購工具機作生財工具、占全球 43%(即台灣與中國重視製造業)。
- 【View】:2018~2020 年是上述這 2 區(指新代提“兩岸”)經濟與產業發展正在出現變化。
- 1-3. 創業產品為冷門「線切割機」,第二年(1997年)就進入廣泛應用的「◎銑床 ◎」與「金屬切割數控市場」。迄今以數控、軟體與雲端、控制馬達。
- 2010 年再推出通訊型控制器、串列控制器,讓控制器年銷售量突破 1 萬台。
- 2012 年將資源調回台灣,進駐新竹科學園區。2015 年另成立廣東分公司作為區域營運中心、就近服務客戶。
- 2016 年成立馬來西亞、越南、美國子公司 → 先從當地控制器「調整、維修」開始做起,累積新代品牌口碑。
- 業務不侷限「工具機客戶」,想拓及更廣的「設備業」潛在客戶!故 2018 年成立子公司〈聯達智能〉。
- 【Remind】:新代負責將控制器賣給工具機客戶。聯達智能將包含控制器的機械手臂、雲端製造產品賣給設備客戶或製造業者。
- 2024 年 3 月蘇州二廠奠基(做半成品轉運回台灣);馬來西亞廠完工,為集團南向中心。
- 近年已跟印度前五大工具機廠簽約,已有小批量交貨。
- 1-4. 新竹總部有 60% 是研發部門人員。台灣專利獲證歷年共 92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