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電業(代碼 1623)成立於 1962 年,目前資本額 6 億元。產品為 ① 特高壓電纜,② 中高壓電纜;③ LHH 與 EPR (乙丙稀橡膠電纜);④ 低壓電纜(消費用、網路線)。外界慣稱特高壓與中高壓電纜為「重電」。公司現有員工約 188 人。台電的十年強韌電網計畫需求,集中在大東電公司的 ① 特高壓電纜(345/161/69kV)② 中高壓電纜(25/15kV)產品上,也是大東電 2023 年營收成長與毛利率上升的重要推力。
大東電 2015 年通過台電 345kV 試驗,近年在特高壓電纜的出貨增加:
大東電董事長林志明表示,公司成立後,大東電花廿年從 25kV 產品跨入到 161kV,再花 14 年才拿到 345kV 產品認證。這期間花了十餘年時投資了約十億元設備作試作過數百噸產品來開發。是一步一腳印所累積的。
以大潭電廠為例,美商奇異、日本丸紅國際,加上與美商奇異合作的漢翔(2634),在 2019 年取得大潭電廠 8 及 9 號燃氣複循環機組標案,其擴建工程統包則由國內工程公司取得。大東電就是 8 及 9 號燃氣複循環機組所用電纜的供應商(可參考◎ 3 分鐘奇異英文旁白影片◎)。
據了解,為了公司長遠業務成長,不僅擴大在特高壓、中高壓電纜的產能,在綠能與儲能業務,亦將是公司下一步布局之重點。至於儲能的目前營收貢獻度,會在第(一)段有簡要資料。
本篇聚焦文章〔問與答〕有 17 題,分為(六)大東電自身營運與未來展望的 6 題;(七)財務相關的 11 題。
(一)公司沿革→ 從中高壓再走向特高壓電纜:
- 1-1. 公司前身 1949 生產裸銅線。1962 年成立、迎向台灣六○、七○年代經濟轉型年代,如「◎台灣十大建設◎」所需的台電核一廠,以及北迴鐵路的台鐵電氣化所需纜線。
- 1-2. 1981 年第一次出貨予台電 25kV 的中高壓電纜,至此方向主攻國家電網市場。
- 1-3. 2001 年首次量產 69/161 kV 特高壓電纜。2015 年量產 345kV 特高壓產品。從 1981 開始計算,執行長達 34 年。
- 1-4. 2017 年電業法修正後,電業不再只是公營建設,已經成為一個產業。大東電也需轉型→在 2021 獲得「中小企業加速行動方案」,優化製程、導入自動化設備。
- 1-5. 2003~2022 年(近 18 年)承接 25kV 電纜長度為 2.2 萬公里,161kV 電纜總長 1,000 公里。承接台灣 48 條電纜線與 78 座變電所。→ 尚不包含 2023 年實績。
- 1-6. 2023 年產品營收比重:
- ① 特高壓電纜營收比重 35.86%,中高壓電纜為 18.24%。
- ② 低壓電纜營收比重11.11%。
- ③ LHH 與 EPR (橡膠電纜)占 20.54%。
- 即乙丙稀電纜 → 耐高溫、耐磨、耐輻射、耐高電荷,適合在工業特殊環境。大東電在橡膠電纜的市占率,應居台灣領先者。
- ④ 其他產品(導線與儲能系統)占 14.25%。→ 台灣有 3、4 百家一般電線業者。
- 1-7. 已獲得美國、加拿大、澳洲、歐洲、日本等九國品質認證,只是目前尚無外銷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