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同歐洲與美國保全業定義,security(保全產業)涉及的範圍甚廣,甚至涵蓋了金融交易安全(例如 ATM 設備安全,新興加密貨幣與數位交易防詐),網際網路安全(防火牆)與警政公共區域與交通機場設施的監視系統等。private security market(私⼈保全)服務是指為個⼈家庭,企業和其他實體提供保護和預防措施公司,以消除各種風險,威脅和犯罪活動。服務包括人⾝安全,監視,門禁控制,突發事件防範等,還有進一步包含網路安全,個⼈保護,事件調查與安全諮詢和風險評估報告等,這些服務由不屬於政府或公共執法機構的⼀部分的受過訓練的專業⼈員提供,是一種結合電子硬體/科技設備的輔助偵察,並提供人力勤務及人員顧問性質的系統服務。
本篇產業文章在 security 保全產業範圍,會刻意限縮在企業、家庭社區安防產業與相關硬體設備上,並主動排除公共場所與交通設施的監視系統應用,相對專注在偵測設備、安防警報、支持技術、私人保全產業、保全業者動向上。
保全業全球與區域產業走勢(不含監視攝影器)
2020-2023 年歐美市場正處於 COVID-19 疫情高峰,歐美家庭與私人企業重點在家人醫療處置與員工居家工作、推升了遠程監視系統與非接觸式監控應用,但是疫情期間,一般人員流動趨於靜止狀態,因此對居家防護、辦公室防竊與安防警報設備的推升力道明顯不足;直到 2024 年逐步恢復產業秩序。本輪週期主旋律是「穩健成長+結構升級」。就警報監控(alarm monitoring)而論,2022 年全球產值約 462 億美元、至 2030 年看 718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 5–6%;更廣義的私人保全服務(含人力與系統整合)2023 年全球產值約 2,032 億美元、2032 年上看 3,039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 4%。
區域結構上,北美仍是量體最大的市場、增速約中性(5% 左右),市場驅動在於存量汰換與智慧家居綁約升級。歐洲則屬相對成熟市場,住宅與企業防護需求穩定,屬溫和成長(約 4–5%);亞太地區與拉丁美洲則在城鎮化、治安壓力與基建投入下,呈現高個位數成長,其中亞太是未來 5–6 年最具動能區域。全球市場整體需求來自三項終端的共振:⑴ 住宅端 DIY/無線化普及、⑵ 企業端門禁×警報×EHS (環安衛)事件連動、⑶ 服務端以訂閱與跨品類捆綁推升 ARPU(月租費)與留存。
硬體設備面:主機、感測器、門禁等「三支箭」
入侵警報設備維持中高速擴張(2022 年約 41.6 億美元至 2030 年 67.2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 6%);其中硬體仍是主體,但結構性亮點在「感測器密度提升」。PIR 動作偵測、門窗震動/磁簧、玻璃破碎偵測等無線感測器,受益於低功耗與價格下行,成為最快成長的元件族群。
保全控制主機(Panel/Hub)走向多協定匯流與在地自動化:Wi-Fi/Z-Wave/Zigbee/Thread (是一種低功耗無線技術、IEEE 802.15.4 規範標準)共存,並加入蜂巢式網路的備援(4G LTE/5G),同時支援雲端情境與本地邏輯,既壓縮安裝成本,也「強化斷線韌性」。門禁與智慧鎖則提供第二成長曲線:企業側升級(憑證雲端化、生物辨識、零信任門禁)與住宅側滲透(智慧鎖×門鈴×警報聯動)齊頭並進,整個市場從 2025 → 2030 年維持高個位數成長。總結其設備邏輯:「無線化、低功耗、易安裝、平台化」,以更高的終端密度與更低的邊際部署成本,支撐服務訂閱擴容。
保全產業版圖與異業進入:看「規模、平台與捆綁」評比
公司併購發展下的龍頭效應明顯。美國 Allied Universal 併 G4S 後坐實全球最大私人保全集團,承接跨國大客戶的一站式外包;歐洲的 Securitas、Prosegur 以人力保全+電子安防雙軌前進;北美 ADT、Vivint 深耕「專業安裝+月費監控」;北歐/英國的 Sector Alarm 聚焦住宅高質量服務。
在這些專業保全服務提供商之外,還有另一個「平行賽道」,就是電信與有線電視營運商大約十餘年前已來分一杯羹。電信/有線運營商的切入提供了第二種成功範式:Comcast 以寬頻作為基礎導入 Xfinity Home,靠裝置+月費+平台開放擴張;電信營運業者 AT&T Digital Life 面臨瓶頸而最終轉由專業保全商承接,顯示非核心資產在運維與升級壓力下易退場。
專業保全服務商、有線頻道/電信營運商的整體趨勢是「規模經濟 × 平台化」:一方面藉併購與全球交付能力吃下跨國客戶;另一方面靠既有用戶基盤把安防作為「連網服務包」的一部分,並與大廠生態(如 Google Nest 等支援業界標準 Matter)互通以降低接入摩擦。結果是「安全即服務(Security-as-a-Service)」更像一個長週期、可升級的數位產品,而不只是一次性裝機。

保全業的短中期策略的最可能發展:
短中期的“量”與“價”會由「① 終端密度 × ② 訂閱升級」兩個要素來主導:① 感測器數量增、門禁智慧化與主機多協定化,帶來② 更高的每戶價值與顧客黏著度。
在區域節奏上,歐美穩健、亞太加速,布局供應鏈者需同步考量渠道與標準兼容。業者面,能同時掌握設備創新、裝置生態互通與營運訂閱能力者,在規模與毛利結構上更具優勢;對非傳統保全專業公司切入該市場賽道的異業新進者(電信營運商/有線頻道商)而言,成敗關鍵在「監控中心能力+售後體系」是否到位。核心結論:未來一輪成長不靠單一吸引目光的明星級產品,而是靠多設備聯動、平台開放與服務綁約的複利效應,能把「一次性安裝」轉換為「長尾現金流」型態。
如開頭所言,本篇文章在 security 保全產業範圍,限縮企業、家庭與社區安防產業與相關硬用設備上,並排除公共場所與交通設施的監視系統應用,相對專注在偵測設備、安防警報、私人保全產業上。
以上為本篇歸納。內文分為 5 章節、外加 1 附錄;進入內文之前、先列出各章節標題:(繁體中文產業分析中,本文是少有針對北美與歐洲保全行業近況、安防設備與重點傳輸技術的解構文章):
(一)全球及區域私人保全與警報市場規模與成長趨勢
(二)保全主機、感測器與門禁設備市場前景
(三)Wi-Fi HaLow 前景與 Z-Wave/Zigbee/NB-IoT比較
(四)主要保全公司併購動向,與異業進入情形
(五)延伸應用:居家照護(銀髮與孩童)商機
【附錄】傳輸技術選型決策、頻譜與法規分析表(4 種技術優劣與特性)
以下進入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