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明有集團資源,並有歐姆龍策略合作:
達明機器人(代碼 4585)是從廣明光電(6188)的機器人實驗室確立了在◎協作型機器人(COBOT)◎後而於 2016 年獨立設立公司。注重在研發與協作系統,尤以在機器視覺與操作系統,還有協助客戶管理產線的軟體等,讓客戶使用起來更於易於上手(user friendly)。
達明是廣明光電、及電子製造重要公司廣達電腦(2382)集團的一員,有集團資源挹注,業績漸攀升。2021 年則再獲得日本品牌大廠◎ Omron 歐姆龍◎的策略合作,有導入歐美通路市場(歐姆龍本身在中國市場也有一席之地)。
券商則評估,因為協作型機器人在全球整體下游製造業的滲透率還不高,包含達明等協作型機器人公司未來的成長性不低。
不同於工業用機械手臂,協作型機器人(COBOT)特點,是其機械手臂裡控制盒就主動完成 AI 視覺判斷。達明 AI COBOT 應用彈性比傳統的工業用機械手臂要高,讓已既定寫好的程式碼,快速設定想檢測的製造區段。有利下游製造業更加速切入自動化生產。
設計上,協作型機器上為達成快速的 AI 視覺判斷,會納入 GPU(例如輝達的顯卡),這樣客戶作不同物件的視覺判斷才會精確,這也是協作型機器人跟一般工業用、需各自設定程式語立的機器手臂不同之處。
◎協作型機器人(連結)◎融入客戶既有產線,情境上不用圍籬,有助於快速升級自動化:
客戶採用協作機器人實務上,協作型機器人要「融入」既有的生產線,所以安置上也不會採用圍籬,讓既有產線規劃升級自動化更為容易。
因此,安全性方面。協作型機器人,主要碰撞力測試。在捉重力達 30 公斤、35 公斤物件,碰撞力會比一般外界認定的協作型機器人的碰撞力要大上數倍,其定義上是否算協作型機器人,業界還未定論。主要是達到一定公斤數的重物的手臂捉取與移動,對廠內人員安全性實際上構成一定程度工安疑慮。
從合作夥伴角度、數字方向、市場反映,探討達明未來發展:
以其登錄興櫃價格每股 120 元計算,達明在登錄興櫃的首日收盤之成交均價計算之漲幅達 210%,股價表現亮眼。投資人自然好奇未來營運與利潤成長性,擬從合作夥伴歐姆龍角度,從股權角度,以及有沒有簡易易懂『數字方向(例如 Revenue, gross margin or operating expense)』判讀?在內文的【觀點】裡討論。(計算後,非媒體所述的數字,留待日後驗證)
全篇文章〔達明 問與答〕有 22 題,市場與競爭有 6 題,產品與營運相關有 6 題。財務面或數字相關有 6題。探討 COBOT 受歡迎原因與展望相關有 4 題。
這些〔問與答〕所探討的未來展望,營運的策略(跟代理商的合作模式等),還有財務面與數字,就會反映在內文一開始所歸納的 12 點之【觀點】裡導出了第 5 點結論,與第 6 點拆分三個角度來談營收。
※ 全文文章內容 = 聚焦文章內容 + 增補文章內容。已購買標題結尾有(全)字之全文文章,無需再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標題結尾有(增)字),因為內容都一致。全文章、聚焦文章有含【觀點】;另,僅全文章、增補文章有財務報表。新加入會員,應先詳讀◎〔購物.更新 〕分頁◎說明;內容型態網站不可退費,已購買全文章、自行重覆購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無任何退費機制。
(一)達明基本資料、股權結構與沿革:
- 1-1. 於 2016 年成立。主攻機器視覺, 產線管理,經過十年耕耘,主攻協作型機器人(COBOT)。
- 1-2. 2021 年與歐姆龍切入歐美。透過與歐姆龍的合作,在歐美市場可排除了來自中國同業競爭。
- 1-3. 【Remind】:中國市場也是達明發展的市場之一;在中國,達明透過當地代理商,或客戶的意願而定,讓達明直接供應給中國客戶。
- 1-4. 公司最早先從「傳統的工業機械手臂」開始,直到 2022 年左右,更深入至 AI COBOT 協作型機器人業務。
- 1-5. 2012 年開始先於母公司廣明光電內部創業;在 2014 年確立「機器人事業部門」,其後第一代產品 TM5S 發布、就主攻視覺協作功能。
- 1-6. 2016 年獨立成公司。2018 年推中高階負載產品。
- 1-7. 母集團廣明光電持股接近 8 成(79.95%)。策略夥伴台灣歐姆龍持股約 11%。除券商之外,剩下近 10% 為達明與廣明員工持股。員工中有一半是 RD 研發人員。
- 1-8. 業界在傳統機械手臂專利多已過期了,所以達明申請與獲批的專利(申請 134 件專利,獲准 111 件)不是一般機構設計專利,主要是 ① 視覺相關,與 ② AI 相關。
(二)客戶想降低成本。達明怎麼區分成 ●● 成硬體、△△ 成週邊成本?該如何努力達成客戶要求:……
- 2-1. 傳統的自動化架構。機器人硬體本體占成本的 ●● 成(比例不多),而周邊的圍籬與配套的 SI 設置成本則占 △△ 成(這一個比例才重)
- 2-2. 達明就思考,機器手臂本體再怎麼省成本,也不會省得太多(比例低的問題),因為在機器手臂能省 10% 幅度,換算整體才省成本 ○○○%,對客戶誘因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