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華先進(Foxtron)開發一款電動車 1~2 年,可縮短產業界開發時間:
鴻華先進(代碼 2258)搭上純電動車加速開發的潮流。由於投入電動車產業的公司越來越多、電動車終端售價越來越便宜;券商評估,在價格往下調整後,許多新創車廠品牌公司就需要鴻華先進合約設計製造 CDMS 商業模式來協助,透過此 CDMS 模式進行「共同開發」,車廠就能借重整個產業資源,「節省開發成本」。其次,鴻華先進在集團協助下已達成「模組化」零件能力,「節省開發時程」。品牌廠要開發一款電動車大約 3~4 年,而採用鴻華模式則大約 1~2 年(最多 2 年)就可開發完成,對於產業加快開發車款很有幫助。
鴻華先進已公布的 2023 年上半年營收,與 2022 年全年營業額相當。2022 年 6 月份 Model T 量產。預計今年底到明(2024)年初 Model C 也要量產,券商預計,鴻華先進 2024 年營收將可大幅成長。
月前的鴻海(2317)集團科技日上也展出 Model B 小型跨界車型與 Model N 電動物流車等未來擬上市車款。同時,鴻華先進的策略長對外宣布,現階段潛在客戶有 4 家、有 23 個專案進行中, 這對未來業績成長正面。
鴻華先進 CDMS 開放平台,對比傳統車廠的封閉平台:
上市前業績發表會上,總經理李秉彥解說自家「CDMS 模式、平台共有、對比品牌廠全自包模式」優劣。由於該場業績說明會還找來眾多媒體為接下來 IPO 造勢(這是必要的,新掛牌公司應該介紹給大眾知道),因此該表格是以鴻華先進自家、客戶成本角度來解讀。〔 敝站若置入一模一樣表格,那我們就沒價值了!〕我們參酌鴻華該想表達意圖,加上相關產業淺見融合成為一個新表格,並標上【View】(觀點),讓會員知道這非公司意見。
製造給母集團鴻海,鴻華留利潤好的供應鏈管理、委託設計;後年拚轉盈:
李秉彥在法說會上強調,鴻華先進跟半導體晶圓代工的念頭相似,想作的是專業分工。鴻華先進做電動車的中間 3 個階段「設計,供應鏈管理,生產」,但他補充道,『嚴格來說是 2.5 個,因為生產採委外(切割出去)。』加上,鴻華先進成立的當年,鴻海集團已經先成立了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因此,我們可以解讀:集團讓鴻華先進留下供應鏈管理、受委託設計這兩個利潤好的差事,而把毛利率較低的製造代工部份挪到母集團身上。僅就股東受益的角度而言,鴻華先進的股東們將受惠比鴻海股東要來得多。法人也預期,2024 年營收成長,在電動車滲透率逐年提升,2025 年更有機會轉盈。
本篇文章【觀點】包含券商對承銷價格計算,轉盈後法人評價趨向,上市車款挹注公司營收時間點,還有鴻華先進在集團內分工定位等,作了 10 項觀點之分析。內文另有「產品營收比重分析表」,以及對照後的毛利率推測區間,這也是簡報中沒有的。
製造給母集團鴻海,鴻華留利潤好的供應鏈管理 2023 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