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興櫃訂閱 5/1 歐都納、創控、關稅談判、頌勝、神數、立盈等 9 篇↩️

1on1上市櫃訂閱 4/24 昶瑞、昕奇、生合、大立光、中興電與關稅三部曲等 11 篇↩️

1on1生技訂閱 4/9:台耀化學、視航生醫、禾榮科、威力德 等 4 篇↩️

5/1:歐都納↩️  4/26:創控科技↩️ 4/24:昶瑞機電↩️ 4/20:昕奇雲端↩️ 4/16:生合↩️ 4/14:大立光 ↩️ 4/13 中興電↩️ 4/11-2Q25台股+中國找盟友↩️ 4/9 台耀化學↩️  4/8:崧騰↩️  4/5:關稅反擊or談判↩️  4/3:關稅與台股↩️  3/30:頌勝↩️  3/27:神數↩️

不定期隱藏潛力公司,選訂閱季刊、不用等通知!(興櫃訂閱排除生技)。  財報更新(訂閱同步):印能、稜研、精誠金融、竑騰、宇辰系統。 【Teaser】更新:4/11 2Q25 台股文章,增加摩根大通報告近 3 百字觀點4/3 對等關稅納 2 國新資料、增 24 年廿大貿易資料

神數 Edge AI 掌握行車紀錄、車隊管理、物聯 3 大應用 Mar 2025(全)

By Harris, 27 三月, 2025

  神達數位(代號 7821)是神達集團3706)旗下一員,於 2018 年正式營運,專注在車用電子智慧聯網方案。全球員工約 720 位,其中研發人員近 300 位,資本額 10.94 億元,全球活躍客戶數超過四百家。神達數位前身就投入品牌經驗,產品包含早期的個人 PDA 系統,可攜式行車導航,與後續轉型至行車紀錄器車用平板其銷售管道包含了⑴ 消費零售市場、⑵ 經銷商選配(DOP), ⑶ 國際車廠的原廠安裝應用(MOP),與 ⑷ 能同時銷售硬體至軟體的車隊管理客戶。

神數擁有 Mio、Navman、Magellan 品牌

  神達數位前身是知名電子公司神達電腦旗下部門。投資人對公司名稱「神達數位」或許印象不深刻。但是有過小客車駕駛經驗投資人對於〈宇達電通、Mio〉品牌的導航機與行車紀錄器都不陌生,宇達電通 Mio 品牌曾連續十年獲得消費者心中導航機與行車紀錄器的『理想品牌第一名』,直至該消費電子品項的消費者調查結束。

神數軟體能力延伸至智慧物聯,切入 POS 零售、城市聯網等硬體與服務

  神數行車紀錄器銷售成績斐然,藉由長時間硬體研發、孕育出自家光學調校能力與 AI 應用軟體能力。軟體開發能力提高了硬體產品價值,像是 Edge AI 應用落實到了「車隊管理 Smart Telematics」與「智慧物聯 Smart AIoT」應用,實際產品有 POS 零售,城市聯網等硬體至雲端的整合服務

  營運成績方面,經會計師簽證財報,其 2024 年營收年增 40% 至 69.83 億元,毛利率 25.6%,稅後淨利年增 38.6% 至 1.71 億元,EPS 為 1.61 元。法人預期,在車隊管理專案可望落實下,2025 年營收有望成長雙位數。

  神達控股集團的子公司可望邁向資本市場,神達數位朝 Edge AI 應用發展,另一家兄弟公司神雲科技則作 AI 伺服器。

  公司預計 2025 年 3/31 登錄興櫃。本篇全篇文章〔神數 問與答〕的討論有 1 字頭高雙位數;分為未來展望、營運與市場、財務、產品等 4 個面向。【觀點】則為 14 大點;神達數位的產品多元,所以更需聚焦在潛力市場上!觀點裡會討論其最可能引動話題的 3 個潛力題材

全文文章內容 = 聚焦文章內容 + 增補文章內容。已購買標題結尾有(全)字之全文文章,無需再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標題結尾有(增)字),因為內容都一致。全文章、聚焦文章有含【觀點】;另,僅全文章、增補文章有財務報表。新加入會員,應先詳讀◎〔購物.更新 〕分頁◎說明;內容型態網站不可退費,已購買全文章、自行重覆購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無任何退費機制。

(一)神數基本資料:

  • 1-1. 公司研發與開發方向已轉 Edge AI(邊緣運算),應用領域汽車相關,工業應用相關。
  • 1-2. 神數將 3 大應用分為 3 個業務範疇:⑴ Mobility 智慧移動,⑵ Telematics 智慧車隊管理,⑶ AIoT 智慧物聯。
  • 1-3. 研發能量主要在台灣,中國子公司也有研發能力。
  • 1-4. Mio 是自有品牌,並併購過 2 家知名的國際導航品牌。分別是 2007 年的 Navman(紐西蘭品牌,當時在歐洲市場亦強)、讓宇達電腦當年一躍成為當時的 GPS 導航機市占率第二名。
    • 宇達電腦 2009 年併購了 Magellan (美國品牌麥哲倫);當時麥哲倫導航市占率約 7%,居全球前四大。
  • 1-5. 併購後,維持 3 個品牌行銷。即 Navman 與 Magellan。
    • 【Remind】:併購後公司北美主打 Magellan 品牌,紐澳主打 Navman 品牌。在歐洲、亞洲、拉丁美洲則主打 Mio 品牌。
  • 1-6. 2007 年時可年產 700 萬台 PND 導航機(代工與自有品牌約各半),出貨量全球最高。
  • 1-7. 全球品牌運行效應,讓歐美等車用電子客戶下單貼牌(拿神數所設計品牌產品)、ODM/JDM訂單。→ 透過品牌力,驅動了更多的代工訂單

(二)重要沿革:

  • 2-1. 2008 年 iPhone 首代智慧型手機問世後,Google Map 初階汽車導航能力卻打免費,公司淡出導航 PND,數年後專心做行車紀錄器。
  • 2-2. 【View】:不只Mio,當時另一大廠◎Garmin(台灣國際航電)◎也拉低汽車導航機生產,Garmin 一度將嘗試投入手機,但其後放棄通訊手機,改為投入運動跑錶市場。Garmin 重心轉航空導航、行車紀錄器、智慧手錶。
  • 2-3. 陸續放棄全球 69 個國家的導航機銷售網,公司做了 10 年時間的轉型(2008~2018 年)。
  • 2-4. 2010、2011 年投入行車紀錄器(消費者與經銷商)市場,是市場先鋒。
    • 開始培養 B2B 的通路市場,2011 年投入醫療平板,具有 Barcode scanner 的掃碼能力。
  • 2-5. 2016 年平板介入「倉儲管理」與「車載應用」,贏得全球前十大「車隊管理公司」車用強固型平板接單。
  • 2-6. 2018 年行車紀錄器贏得日本 ODM 代工客戶。日本車廠 Tier 1 與日本車隊管理公司(從 2016 年商談具 LTE 連聯能力的行車紀錄器,2018 年開花結果)
    • → 聯網行車紀錄器進入日本市場,也是公司首度有車隊管理公司的客戶。
    • 美國公家機關的剷雪車,是採用神數公司軟體與硬體(付費給神數取得紐約當地的客製化與演算法圖資;因樍雪前、後道路原貌會改變)。
  • 2-7. 2019 年開始迄今,日系車廠在東南亞的經銷商選配,採用 Mio 行車紀錄器。
  • 2-8. 2020 年自主研發出首款「聯網行車紀錄器(自有品牌,並非 ODM)」
  • 2-9. 2022 年推出光學軟體 VisionMax。
  • 2-10. 2023 年 推 27 吋 Kiosk 。
  • 2-11. 2024 年加入更多嵌入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