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興櫃訂閱 5/1 歐都納、創控、關稅談判、頌勝、神數、立盈等 9 篇↩️

1on1上市櫃訂閱 4/24 昶瑞、昕奇、生合、大立光、中興電與關稅三部曲等 11 篇↩️

1on1生技訂閱 4/9:台耀化學、視航生醫、禾榮科、威力德 等 4 篇↩️

5/1:歐都納↩️  4/26:創控科技↩️ 4/24:昶瑞機電↩️ 4/20:昕奇雲端↩️ 4/16:生合↩️ 4/14:大立光 ↩️ 4/13 中興電↩️ 4/11-2Q25台股+中國找盟友↩️ 4/9 台耀化學↩️  4/8:崧騰↩️  4/5:關稅反擊or談判↩️  4/3:關稅與台股↩️  3/30:頌勝↩️  3/27:神數↩️

不定期隱藏潛力公司,選訂閱季刊、不用等通知!(興櫃訂閱排除生技)。  財報更新(訂閱同步):印能、稜研、精誠金融、竑騰、宇辰系統。 【Teaser】更新:4/11 2Q25 台股文章,增加摩根大通報告近 3 百字觀點4/3 對等關稅納 2 國新資料、增 24 年廿大貿易資料

三集瑞衝刺 AI/電動車,擴越南、蘇州自動化產線 2024 Sep(全)

By Harris, 29 九月, 2024

  三集瑞-KY代碼 6862)生產各類◎電感◎產品,目前股本為 4.4 億元,預計第一上市的現金增資 6,000 萬股,股本將擴增至 5 億元、膨脹幅度約 12%。三集瑞於 9 月底召開了上市前業績發表會,並預計在 10 月上旬作競拍與公開申購等,券商預計約 10 月底左右第一上市,上市價格要等競拍與公開申購之後才會最後確定,暫定每股價格為 135 元。

從 PC相關應用做起,近年 AI 應用與車用有成長:

  跟多數的被動元件同業相近的是,三集瑞的業務成長,也得益於台灣專業代工廠,與科技業持續擴大應用市場有關。三集瑞對主機板、筆記型電腦、PC 顯示卡的營收來源平均有 7 成多水準。

  近兩年因 AI 應用增加,PC 應用壓回至 7 成初頭,AI 與其他(如車用市場)則上升至近 3 成。

三集瑞近 3 年多毛利率站穩 4 成之上,吸引目光:

  外界較好奇的,是三集瑞對外公布近 3 年半財報毛利率平均超過 4 成以上,表現較同業為出色。三集瑞董事長林伙利表示,公司走入自動化設備生產,像是報價偏低的 DIP 型態產品,公司並不想接;等客戶改變規格為貼片型電感,採自動化量產的三集瑞接單才具優勢。

  另外,林伙利也點出下游應用領域,還有跟同業業務模式差異,是其毛利率跟他廠不同之處。這在〔問與答〕裡有討論。

演示透過伺服器台數估算,應證 AI 應用電感「單價」計算:

  對三集瑞有興趣會員,在此明確提及內文〔問與答〕動向,先揭露其中第(十)段的 6 題集中討論 AI 伺服器客戶的電感產業情況。這六題裡有 6 個【View】【Remind】,會演示如何透過業界 Server 台數估算,公司已公布的零件單價,並將計算結果,來應證其 AI 應用單價答案。

  本篇全篇文章整個問答有 22 題,除了上述環繞在 AI 伺服器密集討論,還有針對與 EMS 廠互動、TLVR 近況等營運 7 題,財務數相關的 5 題,客戶關係與展望相關 4 題。

  〔問與答〕有助累積產業知識、公司基本架構與思考邏輯;唯有如此,當您遇到市場波動時,才知道如何應對。不同於問答的【觀點】演繹“現階段”最適當解答,等日後市場有起伏時,〔問與答〕會幫您找到當下答案。 投研過程,就是找到「對的」資訊來源,並將之驗證是否合理?對“提升自己產業知識” 有“學習心態” 會員,不要錯過本篇文章。

全文文章內容 = 聚焦文章內容 + 增補文章內容。已購買標題結尾有(全)字之全文文章,無需再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標題結尾有(增)字),因為內容都一致。全文章、聚焦文章有含【觀點】;另,僅全文章、增補文章有財務報表。新加入會員,應先詳讀◎〔購物.更新 〕分頁◎說明內容型態網站不可退費,已購買全文章、自行重覆購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無任何退費機制

(一)三集瑞主力工廠在東莞、蘇州,2024 下半年投入越南廠:

  • 1-1. 到 2024 年年中,員工近 780 人,台灣廠主要在研發。主力工廠 2 座為東莞廠,蘇州廠。
    • 1998 年東莞廠:以繞線組裝式為主,後續沒做環形繞線,以方型為主。
    • 2002 年蘇州廠:因應華碩、微星在中國華東設廠,三集瑞增加蘇州工廠。
  • 1-2. 已著手新設立東南亞越南廠;該 2024 年底動工,預計 2026 年之前投產。
  • 1-3. 設立初期(1998 年之前)以電感與鐵心代理銷售(沒有做製造)。因大客戶要求三集瑞投入製造,遂於 1998 年五月設立東莞清溪廠,先主攻主機板用電感。
  • 1-4. 早期仰賴大量人力,現今走向自動化生產
  • 1-5. 蘇州廠土地占地 8.4 萬坪,也是集團員工人數最近的工廠,尚在召募中。蘇州廠只專心作「一體成型電感」;其餘型態都拉到東莞廠做。
  • 1-6. 國際客戶方面,2009 年與 Nvidia 合作其 A 系列產品。2011 年與 AMD 參考設計,接到廣達的 iMac(客戶組裝“水果公司”電腦相關)用電感。
  • 1-7. 2011 年時自動化程度不足,未獲蘋果直接認證,至此開始積極投入自動化。

(二)近年應用領域之演進:

  • 2-1. 2017 年兩廠獲車規認證,可符合約 9 成車用電子市場需求。
  • 2-2. 2019 年推電源供應器應用。 2021 推出伺服器使用的 TLVR 電感,客戶正在測試之中。
  • 2-3. 2022 年推出熱壓電感(高密度電感),不同於蘇州廠的一體成型的冷壓電感。
  • 2-4. 2023 年「車用」高頻共模電感,在東莞廠生產,高單價。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