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代號 4770)成立四十多年,主要從事鐵氟龍加工跟生產內襯管件製造公司。其生產流程中,上品採購鐵氟龍原料,是全球生產鐵氟龍原料質量最好的 3 家公司〔美商 Chemours 科慕-從杜邦分拆而來;DAIKIN 日本大金,美商 3M〕,上品負責製作成半成品的鐵氟龍板材及管材類產品。上品依照不同的鐵氟龍原料不同特性,搭配不同設備做半成品加工;半成品材料約 8 、 9 成應用到內襯設備。依照下游客戶產線設備需求來設計與發包,上品提供的半成品材料將製作成完整內襯設備或鐵氟龍管件,並銷售給客戶。
※ 氟素材料上游供應鏈有數家大廠,上述的 3M 重要性隨著該公司宣布今(2025)年擬停產 FPAS 而正在淡化之中;另外西歐 2 家國際廠,及日本另一家材料大廠,中國另一家 PTFE 生產廠或將填補未來 3M 的版圖。請參見我們◎ 氟聚合物/氟塗層材料,半導體、製藥需求增幅大◎一文有分析。
上品 8 成以上客戶,來自半導體廠與電子化學品廠:
公司現今客戶是半導體產業跟電子化學品公司,佔公司客戶群 8 成以上。
為什麼這些半導體廠與電子化學品公司需要鐵氟龍材料作為內襯設備與內襯管件?主因現今半導體製程會用到許多關鍵的高純電子化學品;包含了晶圓清洗、蝕刻、去光阻等,都有各式各樣相關化學品運用。上品製造這內襯設備可讓高純化學品在晶圓製程中、維持最乾淨狀態來提升晶圓製程良率。
上品營收來自半導體廠內電子級化學品在蝕刻與清洗製程應用:
公司營收圍繞電子化學品廠商與半導體廠。電子化學品整廠規劃跟生產設備,都需要鐵氟龍材料的應用,同時其所生產的工業級化學品也透過「槽車」運輸到原料儲存區,再進入電子化學品製程區執行化學品「蒸餾」或「過濾」製程,將工業化學品轉變成電子級化學品,再轉至電子化學品儲存區。接下來以運輸工具把它載到半導體廠商去做使用。
從上述這一連串的化學品製程與轉運進所用的相關些設備與管件,都需要由鐵氟龍材料內襯去做隔絕、避免其生產化學品的品質跟純度受影響。
從上品簡報所列舉的圖表,包含蝕刻(占化學品應用製程的 12%)與清洗製程(占化學品應用製程的 88%)裡面,如硫酸、雙氧水、氨水、氫氟酸、異丙醇、氧酸、硝酸等,還有有機溶劑的光阻液、顯影液、蝕刻液、研磨液等,都需要氟素內襯設備去做。
化學品在製程中使用完成為廢液後,會回到廢化製程區,不管是後續處理或是再純化成為工業級產品,同樣需要氟素內襯管件與桶槽做儲存。
在化學品廠商跟半導體廠中間的運輸設備,現今都使用化學品運輸槽車來取代過往 PE 塑料桶;這些桶子因曾裝盛強酸與有機溶劑、一經使用後就成了廢棄桶。而使用有氟素內襯的槽車設備或管件,就能減少廢棄桶的產生。
第(三)節裡,上品會針對某些特定地理區域的半導體市場做短評;這對投資人有一定幫助。對 “該區域半導體景氣變化” 個別市場發言同時,有額外 5 個【View】解讀;透過總體經濟數字來對照上市櫃公司觀點與言論,以好好掌握妥適的資訊。
這些解讀也取其反應出背後含義,濃縮在內文一開始【Key Point】;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跟我們互動會員們、都知道【Key Point】幾乎常會逾十大點。
本篇〔上品 問與答 2025 年第三季〕有 2 字頭中位數,分為營運與接單面、財務與展望面、美國/中國等市場變化、重點下游業者反應的 4 大面向。其中,以「財務與展望面」比例 32%,「重點下游業者反應」的比例有 28% 最高。
(一)上品經營績效:
- 2Q25 半導體客戶營收佔 85.8%,這包含半導體客戶跟電子化學品客戶。面板與太陽能客戶合計佔 0.9%。化工部分佔 12.9%。其他部分佔 0.5%。(如下圖 ☆ 12 頁)
- 產品分類營收比重,內襯設備(Equipment)佔 68%,內襯環件(Pipe & Fitting)佔 6.1%,其他應用材料(Other Material)佔 17.9%,工程(Engineering)佔 8%。(如下圖 ☆ 13 頁)
- 地理區域別,台灣營收佔 39.1%,中國佔 57.1%,美國佔 3.3%,其他亞洲佔 0.5%。
- 2Q25 來自中國營收大幅度增加,主要是 2024 年下半年還有 1Q25 有一些來自中國區的案件承接,並於 2Q25 密集性出貨。
- 存益表,第二季單季營收 13.1 億元,較第一季成長 36%。第二季毛利率 37.4%,較上一季的 36.4% 毛利率增加了 0.9 ppt。
- 單季營業費用 1.38 億元;第二季營收呈季增,讓費用率大概是回到10.5% 水準。
- 第二季業外虧損約 6,100 萬元。是受第二季台幣升值影響。
- 所得稅費用較低 1Q25 增加 2,096 萬元,是受到「未分配盈餘增加 5%」加徵稅率影響,讓所得稅率升高。
- 上品 2024 年獲利高(年報 EPS 21.68 元),因此股利分配上的「未分配盈餘」影響數也會比往來的多。
- 第二季稅後淨利 2.2 億元、季增率 6%。 2Q25 單季 EPS 2.75 元,較上一季 2.6 元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