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興櫃訂閱 5/1 歐都納、創控、關稅談判、頌勝、神數、立盈等 9 篇↩️

1on1上市櫃訂閱 4/24 昶瑞、昕奇、生合、大立光、中興電與關稅三部曲等 11 篇↩️

1on1生技訂閱 4/9:台耀化學、視航生醫、禾榮科、威力德 等 4 篇↩️

5/1:歐都納↩️  4/26:創控科技↩️ 4/24:昶瑞機電↩️ 4/20:昕奇雲端↩️ 4/16:生合↩️ 4/14:大立光 ↩️ 4/13 中興電↩️ 4/11-2Q25台股+中國找盟友↩️ 4/9 台耀化學↩️  4/8:崧騰↩️  4/5:關稅反擊or談判↩️  4/3:關稅與台股↩️  3/30:頌勝↩️  3/27:神數↩️

不定期隱藏潛力公司,選訂閱季刊、不用等通知!(興櫃訂閱排除生技)。  財報更新(訂閱同步):印能、稜研、精誠金融、竑騰、宇辰系統。 【Teaser】更新:4/11 2Q25 台股文章,增加摩根大通報告近 3 百字觀點4/3 對等關稅納 2 國新資料、增 24 年廿大貿易資料

威力德App切B2C,新總部2025拓基因檢測市場 2024 Jan

By Harris, 31 一月, 2024

  小診所醫檢後採集的人類體液(如血液與尿液)透過試劑與儀器,就能產出健檢報告。 威力德生醫(代碼 7713)就是執行中間媒介「試劑與儀器」的生醫公司。為了符合淨零排放與數位轉型,衛福部推動將醫療資訊數位化,威力德將外界常用紙本體檢報告 e 化,改為呈現在手機 App「健康行動 Go」中。

  威力德股本 4.15 億元, 旗下 100% 股權子公司優品生醫,負責數位健康平台服務,也就是開發『健康行動 Go』App 的單位。母公司威力德業務主要有 2 項,① 經銷試劑耗材及醫檢儀器,與 ② 醫學實驗室整合規劃建置。集團員工人數有 201 人。

威力德與醫檢所關係密切,藉此掌握全台灣 3 千間診所資源:

  威力德從體外診斷的醫療設備與試劑起家,將這些設備與試劑銷售給醫院與醫檢所,自 B2B 生意累積了對醫院、診所、醫檢所需求了解。再藉由這些 know how ,威力德 2021 年透過子公司優品生醫數位平台,將目光放到 B2C 終端醫療商品與服務市場。

  從“硬體與商品經銷”,到跨足優品生醫的“管理服務”業務,不是一下子就「跳TONE」就出現的。是威力德先了解 ① 客戶需求、② 找到對的合作夥伴,③ 願意投資子公司軟體程式、再回頭來綁住 ① 客戶。這個“操作技巧”會分別於內文第 1-3.,5-1. 與 3-3. 3-4. 點作說明。藉此可了解威力德營收成長因素?未來動力該聚焦什麼?

威力德營收獲利算穩健,IPO 前後注意什麼?

  法說會簡報中沒有呈現的收費模式,是探知「營收疊加」之焦點。會於【問與答】之第 6-7. 點作充份說明。如果會員曾購買過另一家光鼎生技(6850)的《分析… 改變商業模式 2023 Nov》文章 ,也有相似概念,只是威力德收費檯面化、落實更徹底些。

  另外,法人提出疑問指健保署《健保快易通》App 上〈健康存褶〉的既有健康數據,會不會跟『健康行動 Go』服務衝突?威力德認為,『健康行動 Go』自費檢測項目與健保給付項目不一定相同,非威力德 App 用戶可以把〈健康存褶〉中的數據串接『健康行動 Go』裡。《健保快易通》普及度高,對公司 App 是加分的,因為〈健康存褶〉能讓公司平台數據更完整(註1)。

  新公司進入資本市場,有沒有什麼公司營運特點該注意的!?分別在【觀點】有 3 點,以及第(六)段【問與答】清楚說明。同時,亦獨立一個第(七)段落不分點敘述營運重心轉變、近 600 字簡述未來 IPO 之前與之後,該注意與觀察什麼重點。威力德從 B2B 概念,走向 B2C 市場,新業務作法勢必跟之前不同,要注意之處(不僅自身、還跟證券運作環境有關)不算少。

  券商表示,儘管 2023 年 COVID-19 疫情台灣趨緩,讓威力德去年檢驗試劑營收下來,但是隨著醫療檢驗增加,以及對醫檢所服務增加,2023 年營收跟 2022 年相比沒有差距太多;已公布的 2023 年自結全年營收 YoY-9.2%。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