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Pay 連加網路(代碼 7722)在 2017 年年底就曾投資過台灣第二大票證公司一卡通(◎iPASS Corporation◎)、持股近 3 成,成為一卡通當時的最大股東。2018 就推出了「 LINE Pay 一卡通帳戶(2020 年改名為 LINE Pay Money )」,是擴大電子支付版圖事業的重要一步。現任 LINE Pay 執行副總張修齊,就是前一卡通董座,對電子支付與票證相關業務運作嫻熟。延攬張修齊有利於下一步在本地發展新業務。
LINE Pay 公司在 2021 年底時已出清了一卡通持股、退出董監事,出清的民股股份由聯邦銀行接下。當時媒體側重其 LINE 社交平台定位上,故 LINE Pay 出清持股被媒體解讀為恢復為系統平台角色、將會與其他電子支付業者合作。不過,從 LINE Pay 已經推出自己獨立電子支付 App 且進入資本市場來說,LINE Pay 是有更遠大的營運規劃,所以決定離開有高雄市府官股色彩的一卡通。
集團與金融、電信投資純網銀;LINE Pay 下一步有票券服務、金融產品平台等規劃:
法人說明會簡報裡,公司主管提到 2023 年已上路的商店行銷工具(自助式行銷平台)與跨境夥伴之外,對 2024 年之後展望,另提出票券服務、產業合作服務、內容共享服務等 3 個方向,下一步尋找更多金融單位與跨業合作方向已成形。
實務上,因應法令對金融科技的開放, LINE Pay 想進一步發展金融產品的企圖心,提供保險、信用卡申辦業務(目前已能連接到中國信託銀行網頁申請 LINE Pay 金融聯名卡),貸款服務資訊等。
集團的純網銀 LINE Bank Taiwan(◎連線商業銀行◎) 的股東群中就有台北富邦、中國信託銀行、聯邦銀行、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等,另有電信業者台灣大(3045)與遠傳(4904);我們相信 LINE Pay 在集團的金融與電信服務商的資源,是下一步票券、金融商品、內容服務銷售的結盟對象。
由於 LINE Pay 日均交易餘額,已接近金管會對相關業者需申請電子支付執照上限的 20 億元。此監管規範相關的看法,在【問與答】裡也會呈現公司現階段想法。LINE Pay(連加網路)是目前主管機關“重點關切”的 6 家業者之一(註1)。

LINE Pay掌握逾千萬用戶,想切入生活金融服務與商品銷售 by verkita
LINE Pay 未來兩年動力首重在與金融單位合作,藉行銷平台擴大 LINE Points 消費號召力:
行動支付算新創產業,LINE Pay 能走向市占第一,其過往沿革可作為我們日後看該公司業績動力的參考。在本篇“增補文章”第(一)段沿革中,會列出 6 個【View】、能一窺手續費、回饋點數制度設計的重要性。透過【View】來討論,LINE Pay 成立 8 年來做了哪些對的事?才取得市占率第一的地位。
這些【View】由手續費收入來推測 LINE Pay 聯名信用卡的消費金額樣貌;也有助於未來觀察手續費收入成長性。其次由 LINE Points 點數開發沿革歷史,來應證公司營收成長的動力,我們會把重要成長的時間給點出來。
- ☆本篇為聚焦文章《LINE Pay手續費收入/點數兌換增,獲利水漲船高 2024 Feb》增補文章。若您曾購買了上述『聚焦文章』,請您回到該聚焦文章末尾【優惠價格連結】、以更實惠的加價購買此『增補文章』。
- ☆再次提醒您,「若您在此以『原價』購買此篇,視同放棄自『聚焦文章』加價購優惠價權益」;您一旦完成註冊成為會員程序,代表您已知悉所有付費文章,購買後皆無退費條款,本網站無法赴第三方交易平台為您作任何退費與協助重購,特此聲明。
LINE Pay手續費收入/點數兌換增,獲利水漲船高 2024 Feb LINE Pay 攜手夥伴,下步擬推票券、多元金融商品 2024 Feb(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