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Harris, 26 八月, 2025

  達明(代號 4585)發展里程碑方面,其 2015 年推出首個協作型機器人 Prototype(原型機),2016 年正式成立達明機器人公司,並積極參加國際性機器人展會,如德國 Hannover 工業展,還有上海 CIIF(China International Industry Fair)工業博覽會及台灣自動化展。經過 2016~17 年參展,順利於 2018 年成為 Siemens(西門子)和 Continental(德國馬牌、亦稱德國大陸集團)全球重要供應商。在此之前日本歐姆龍採購公司機器手臂、累積業務量後就展開進一步合作;歐姆龍參與達明私募、投資達明股權約 11%,並取得公司 1 席董事席次。

達明協作型手臂最早投入 AI 能力;具備同業中少有的內建機器視覺功能

  公司自 2019 年已投入 AI 軟體來補足機器視覺功能的不足於 2022~23 年推出新一代 AI Cobot 。正因為其在 AI 能力開發時間早、相對協作型機器人同業的開發技術上相對來成熟。關於同業在 AI 在 2024~25 年的新進展(會帶來威脅嘛 ?),請參考◎同一月產業文章連結◎

達明重視台商製造聚落成形,擇機拓系統整合單

  達明近年成長主要地區在歐洲與中國,這跟個地理市場背景有關中歐的德國對於工業4.0 與自動化高度重視,加上歐洲是車廠的聚集地,對機械手臂型態的接受度原本就高,這也是大廠 UR(Universal Robots)能立足歐洲的主因。

  而中國近廿五年加入 WTO 後,就以歐美所需的民生應用製造組裝為國家發展重心;早期前幾批台商是幫助中國東部製造業騰飛的的最重要推動力中國本地發展當時以國企央企為主,掌控更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如鋼鐵、石化、食品等,跟自動化機械製造沒有太多直接關係;就連上游充份採用機械設備的紡織業、在廿年多前也是由國企主導),隨著鄧的改革開放,台商與中資民營企業興盛迄 2020-21 年左右,對自動化製造需求高,是達明於中國市場的養份。

  對比歐洲、中國市場,達明目前在美洲的貢獻度算是小了很多。

  本篇增補文章〔達明 問與答 2025 年第三季〕為高個位數討論;分為 2 大面向,分別為客戶/終端市場變化、財務等。其中財務相關討論 63% 比例最高。

全文文章內容 = 聚焦文章內容 + 增補文章內容。已購買標題結尾有(全)字之全文文章,無需再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標題結尾有(增)字),因為內容都一致。全文章、聚焦文章有含【觀點】;另,僅全文章、增補文章有財務報表。新加入會員,應先詳讀◎〔購物.更新 〕分頁◎說明;內容型態網站不可退費,已購買全文章、自行重覆購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無任何退費機制。

  • ☆本篇為聚焦文章《美關稅抵定、製造業資本支出確立,有利達明 Aug 2025》之增補文章。若您曾購買了上述『聚焦文章』,請您回到該聚焦文章末尾【優惠價格連結】、以更實惠的加價購買此『增補文章』。
  • ☆再次提醒您,「若您在此以『原價』購買此篇,視同放棄自『聚焦文章』加價購優惠價權益」;您一旦完成註冊成為會員程序,代表您已知悉所有付費文章,購買後皆無退費條款,本網站無法赴第三方交易平台為您作任何退費與協助重購,特此聲明。

 

美關稅抵定、製造業資本支出確立,有利達明 Aug 2025 達明重視台商製造聚落成形,擇機拓系統整合單 Aug 2025(增)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