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田重視研發,馬達產品不斷演進,以符合淨零潮流:
富田電機(代碼 4590)成立於 1998 年,從感應馬達、變頻馬達到伺服馬達,到今年符合淨零轉型的 IE4 與未來 IE5 超高效率的馬達產品,富田電機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金鋒表示,卅多年前從傳統工業設備馬達開始做,並研發出台灣第一顆變頻專用馬達。其業務方向主要有 2 ,⑴ 工業用馬達設計開發與生產,⑵,電動載具馬達及「動力系統」的研發與製造。
翻開富田近年的研發費用比例,2019~2023 年約平均約 4.5%~5.5%。2022、2023 年其研發費用金額依序為 1.09 億元、1.28 億元。顯示公司重視研究開發新品。
美國電動車廠 2005 年找上富田,開啟進入電動車產業新篇章:
美國當代最重要的電動車品牌廠 T 公司約廿年前甫跨入汽車產業時、被多數歐美燃油車廠與供應鏈體系「排擠」,讓 T 公司一直找不到願意合作馬達零部件公司。
2005 年該美系電動車品牌廠找上了富田電機合作,開發電動車重要關鍵零件的車用馬達,讓富田電機從最早的工業設備應用領域,兩年後開發出電動車用馬達,並在 2011 年正式量產、助協富田大舉電動載具應用領域。
迄今,富田有了電動船、電動巴士、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物流車(載貨的商用車應用)等不同交通載具等開發經驗或客戶,深入不同電動載具市場。張金鋒強調,為了專精市場,富田後續投入了系統整合(電動總成)。
有了跟美國電動車廠合作經驗,2017 年與富田台灣產業領導公司的和大(1536)、大亞(1609)、中鋼(2002)等與日本知名車廠 M 廠合作。2018 年富田與日本 M 廠正式簽定合作開發,協助該日本客戶由燃油車系跨入電動車款。
富田 1H24 半年報 EPS 1.97 元,較前一年同期虧損好轉:
自結財務數字(未經會計師簽核)方面,富田自結前 3 季營收 18.27 億元,毛利率近 22%,營益率 4.85%。部份受惠於匯兌收益等業外,稅前淨利率 9.53%,稅後淨利率 7.76%,以股本 5.1 億元計算,1~9 月自結稅後 EPS 2.78 元。
而經過過會計師簽核的半年報方面,1H24 營收 13.05 億元,毛利率 19.95%,營益率 3.85%。稅前淨利率 9.39%,稅後淨利率 7.7%,稅後純益 1 億元,半年報稅後 EPS 1.97 元。財務面在【觀點】中探討。
對比 2023 年同期的稅後虧損情形,已好轉。富田 2023 年虧損原因,會在超過廿多題的〔問與答〕中討論,亦同步在 14 大點【觀點】裡講講外界對此想法。
富田 2025 年擴大小型化業務 → 無人機/低軌衛星初升,並擬切入人形機器人(有聲音影片連結)應用:
喜愛研發與推進應用領域的富田,已在 2024 年成立了小型化業務部門,已有無人機、低軌衛星用產品小量投產,這部份除了簡報會提之外,發展方向在〔問與答〕獨立出一段來討論。〔富田 問與答〕含財務與展望相關,營運相關,主要客戶與電動載具相關,小型化產品布局及策略相關等。
※ 全文文章內容 = 聚焦文章內容 + 增補文章內容。已購買標題結尾有(全)字之全文文章,無需再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標題結尾有(增)字),因為內容都一致。全文章、聚焦文章有含【觀點】;另,僅全文章、增補文章有財務報表。新加入會員,應先詳讀◎〔購物.更新 〕分頁◎說明;內容型態網站不可退費,已購買全文章、自行重覆購買聚焦文章、增補文章,無任何退費機制。
(一)公司資料與研發方向及重要沿革:
- 1-1. 目前員工 460 人。苗栗設總部, 7.5 萬平方公尺面積的苗栗銅鑼廠,分為一期(2018 年啟用)、二期產線(2021 年啟用)。
- 1-2. 產品: ① 三向感應馬達,② 伺服馬達,③ 同步馬達,④ 電動車一系列馬達(定子、轉子、車用馬達)。
- 1-3. 公司看好電動載具潛力,在銅鑼廠設立「電動載具實驗室」。
- 1-4. 3 座工廠:
- ⑴ 台中豐洲(感應馬達、變頻馬達),最大月產能 1 萬台。
- ⑵ 台中豐工廠(伺服馬達,助力腳踏車「動力總成」組裝線);有傳統馬達實驗室。最大月產能 5 千台。
- ⑶ 苗栗銅鑼廠:(一條龍生產,從矽鋼片沖壓、「定子/轉子組裝」、「動力總成」組裝,驅動器產線);除研發中心,亦有綜合測試實驗室。
- 苗栗銅鑼最大年產能為 200 萬台(等於月產能最大約 16.6 萬台成品、部品(半成品))。
- 1-5. 2024 年成立「小型化事業部」:
- 已開發「無人機用馬達」、已於 4Q24 小批量交貨。
- 協助台灣新創公司改進其加工精度與材料,讓低軌衛星推出其次世代「球型馬達」,預計 2025 年會小批量生產。
- 1-6.研發方向,由早年的工規、廿年前進入車規,目前已進入軍規與航太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