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了解電信商為何需要現觀科,先了解消費者想從電信商身上得到什麼?電信商又如何回應消費者要求?
分析過去電信營運商面臨收訊不佳抱怨等客訴回應。電信商首先會先衡量,該客戶是否為「會吵的小孩、有糖吃心態」;電信商會先想該客戶是否是為了爭取更多優惠而常常客訴?抑或是客戶手機本身問題?而非電信訊號覆蓋的問題。
因此,電信通常會等到該區域累積投訴達了百件投訴單,才警覺該區域真的有收訊差的問題,也才會進一步派訊號偵查車去檢測(對消費者而言,電信商服務是被動的)。
電信商面臨客訴如此「推拖拉」背後因素還有一個,就是改善網路收訊品質,過去做法加設基地台、擴充上網服務的頻寬,成本動輒至少數百萬台幣起跳;如果透過手機與現有基地台間溝通數據做分析,能進一步確定改善建置成本花得值得、短期內就可回收該筆投資,電信商才願意投資改善。現觀科業務,就是把電信公司既有網路數據拿來做分析,協助電信商以軟體機制來解決(對消費者而言,電信商服務是主動的)。
現觀科(代碼 6906)主要業務,是為電信營運商分析收訊訊號、頻寬,是否符合手機用戶要求的公司。其方式是透過電信商各地基地台來做資料收集(基地台與用戶手機間互動,會產生資料)、流量、上網行為等數據,將該數據在「第一時間」回傳到電信商主系統上作軟體資料分析;資料分析量越多,現觀科提供的數據分析越有價值、亦更具效率,也顯現在公司營收上。

現觀科對電信營運模式熟悉,主要為執行長邱大剛在麻省理工學院的論文就是專攻數據分析,且公司董事成員有前中華電信(2412)董事長賀陳旦,及交通大學林一平教授就是對通訊領域極具專業的董事。
現觀科可進一步分析手機使用行為,可切入下一步行動廣告平台業務:
邱大剛表示,公司已獲得全球 38 件專利。技術原理是,手機電磁波訊號資訊回傳給基地台,例如該消費者與週遭每個基地台的強度如何?以及到個別基地台的時間差、或是否受到干擾、或掉話等資訊。通話期間多種資訊就可以作分析出手機的位置。
以台北市中心的基地台間隔中位數約 50 公尺,一支手機一天回傳資訊可望達 500 次、能知道位置,再把位置與網路通訊情況,就可以知道干擾、掉話原因。或是根據電磁波傳遞與計算,可以揣測出反應地點是室內還是室外,移動還是靜止,移動速度等資料。當然,手機主要功能在通訊目的,蜂窩型通訊型態時手機連結 A 基地台而轉換到 B 基地台連網時,電磁波轉換基地台時,現觀科仍將持續做資訊分析。
邱大剛說,全球電信商皆擬布建 5G 行動網路覆蓋,現觀科能透過真實「手機數據回報」,算出花費建置成本最少,就可符合當下消費者手機流量,及覆蓋人數最多的建網規劃,為電信客戶創造最高的效益。
這一類消費者線上行為,使用哪一種 App 與網站等,原本就是通信公司原本就會知道的資料,透過後續的分析,也能做更多的應用。
本篇文章中,執行長對公司為何能夠竄起,營收計價模式,5G 與 4G 在 2024 年貢獻的樣貌有深入剖析,以及同業間市占率評析等;【問與答】有 10 題精華解說。邱大剛也分享了一則現觀科為何能接獲阿拉伯電信訂單的軼事。當年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在首都利雅德漏接了一通 VIP 電話,電信商出動了百位工程師都找不到網路缺陷,但使用了現觀科軟體後,鎖定掉話時間及手機地點資料後,當天就解決了電信覆蓋問題,讓阿拉伯電信成為最早客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