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康生技(代碼 1783)去(2023)年年初,期盼 2023 年全年營收有雙位數百分比成長;本月 4 日公告全年營收為 61.73 億元,年增率 2.93% 、未達成。主因是去年中國經濟下滑,讓醫美產品銷售比公司內部預期差異挺多的;和康生指出,於中國市場銷售牙科、眼科、醫美等 3 類產品,2023 年下半年中國消費市場未回升,醫美產品明顯降溫,牙科則有推廣自有品牌「癒立安膠原蛋白傷口敷料」,預料今(2024)年牙科銷售成長性得以維持。
和康生 3Q23 財報中,毛利率仍維持穩定的 68%,自有品牌銷售維持毛利率平穩,抵銷了集中採購與玻尿酸同業的價格競爭。公司坦言,眼科產品受到集中採購影響、同業間報價競爭性升高,對 2024 年毛利率走向會以維持 68% 為努力目標,毛利率再往上提升機率應不高。
為看病民眾壓低看診就醫價格,或減輕醫院負擔,中國政府近年採用集中採購(簡體字則寫:集采)方式;這對社會保險與醫院使用一般醫材,有壓抑報價的效果。
『集中採購/集採』對企業應是壞事?!我們有段落式文章解說,簡單扼要: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和康生技或相關經營中國市場公司法人說明會,聽了眾家公司自己分析下來,對「集中採購」第一印象通常偏向『這是壞事!』暫且不論官方醫改政策初衷,針對醫材營運業績而言,我們不認為只能單向的看壞,要視不同公司的製造與銷售規模而定(醫美與術後醫材規模不算大)。
會於文章第(三)段中,舉國內知名醫材大廠在法說會評析,以及 2023 年底的台北醫療科技展上、該醫材大廠在台灣的第一線業務人員的第一手觀察看法來說明。不採用逐一列點,會用整個段落文章來說明,約 800 字。

第7屆Healthcare+ Expo台灣醫療科技展,於2023 年底舉行(verkita.com)
敝站遇到該用文章觀點的時機,就儘可能以不分點、段落來敘述。整段文章敘述更易消化,對於產業處於初期累積的投資人來說,了解產業的進入門檻更為降低,也培養會員的提升自己的判斷力。累積自己判斷力,才不容易被不成熟看法所迷惑。
經濟不確定性則傷腦筋、對自費醫美威脅尤大,決定增加對美國行銷,增加拓展巴西、東南亞市場:
算是中國經濟火車頭之一的◎房地產產業◎去年出現了龍頭公司「資不抵債」債務違約及無法交樓事件,另有年輕人高失業率、消費品價格滑落等典型經濟下滑跡象。台灣上市櫃公司來自中國內需的醫材公司,還有隱形眼鏡,餐飲連鎖集團、環保服務等公司 2023 年下半年紛紛調低在中國的業務展望。
和康生則於法說會上評估,2024 年農曆年後中國市場還有不確定性;現在就要預期中國消費景氣何時恢復是有困難的。
由於膠原蛋白等高階醫美產品多屬於自費市場,法人則認為,自費市場容易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像是和康生技 2023 年第三季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貢獻就降到了 5.7%,較去年初的近 12% 比例少了一半。因此,也認同和康生技在 2024 年積極增加對歐美市場行銷,持續耕耘已布局超過一年的東南亞市場,還有獲准進入的南美洲巴西市場。而在疫情過後消費亦穩定的東北亞市場,也對和康生技多所助益。
本篇的《問與答》有 11 題。其中圍繞在中國市場的模式是如何進行的?集中採購影響為何?等 4 題;關於中國市場反映在財務上的另有 1 題(第 4-6. 點)。以及 2024 年公司應對市場變化想法,財務未來發展軌跡?當然標題裡有小小的『洩題』的國外市場看法也有 2 題。詳細之解說請看問與答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