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興櫃訂閱 5/1 歐都納、創控、關稅談判、頌勝、神數、立盈等 9 篇↩️

1on1上市櫃訂閱 4/24 昶瑞、昕奇、生合、大立光、中興電與關稅三部曲等 11 篇↩️

1on1生技訂閱 4/9:台耀化學、視航生醫、禾榮科、威力德 等 4 篇↩️

5/1:歐都納↩️  4/26:創控科技↩️ 4/24:昶瑞機電↩️ 4/20:昕奇雲端↩️ 4/16:生合↩️ 4/14:大立光 ↩️ 4/13 中興電↩️ 4/11-2Q25台股+中國找盟友↩️ 4/9 台耀化學↩️  4/8:崧騰↩️  4/5:關稅反擊or談判↩️  4/3:關稅與台股↩️  3/30:頌勝↩️  3/27:神數↩️

不定期隱藏潛力公司,選訂閱季刊、不用等通知!(興櫃訂閱排除生技)。  財報更新(訂閱同步):印能、稜研、精誠金融、竑騰、宇辰系統。 【Teaser】更新:4/11 2Q25 台股文章,增加摩根大通報告近 3 百字觀點4/3 對等關稅納 2 國新資料、增 24 年廿大貿易資料

乳酸菌廠生合採ODM、毛利5成,2024動力看東南亞 2023 Dec(更)

By Harris, 16 十二月, 2023

  生合生物科技(代碼 1295)董事長楊連傳表示,當初創業因緣是胞弟楊三連接觸了與發酵、乳酸菌技術的朋友開辦的小型公司;因發酵類產品生產設備投資額大、回收期長,後來草創公司朋友退出而接手,經過約 10 年學習時間逐步讓公司茁壯。以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指出的 2022 年台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 1,703 億元規模;其中,台灣乳酸菌產品市場規模為 70 億元為基礎,生合生物 2022 年在台灣個體營收為 4.86 億元做計算,生合乳酸菌在台灣市占率約 6.9%,是國內益生菌乳酸菌業界代工的首選

歐洲、日本有乳酸菌/益生菌百年企業,生合於國際市場占比仍低,先以差異化來拓市場:

  發酵類食品起源在歐洲、日本市場發展得的最早,並孕育出歐洲與日本百年企業(【View】:如◎法國達能◎ ,或◎大正製藥◎)。相對台灣在乳酸菌的發展是後進者,除了在台灣本地市占率還算不錯之外,在國際市場占有率還很低。

  對此,生合執行長楊三連表示,生合在國際市場不採『硬碰硬』方式,而以「差異化」行銷,讓國際市場知道生合生物(Synbiotech)跟老牌公司是不一樣的、以精進的 “SYNTEK thorought” 製程來說服客戶,生合有深度技術,藉此打開國際市場。就像培養基部份,2019 年投入的 SYNTEK thorought 製程採篩選耐胃酸、耐膽鹽的菌株。製程後段的冷凍、乾燥步驟上,有獨到的成品包裝技術,能保證菌種數 24 個月內維持穩定數量。

  總經理楊川賢則評估,除了台灣內銷市場外,未來幾年較明確動力,是來自東南亞市場規劃,已在通路與行銷上下功夫。據調查,東南亞在 2021~2022 年貢獻公司營收約 6~7%;大約是東北亞(日本、韓國)、北美等市場合計的貢獻度。

  公司做海外市場貢獻度評估,2024 年基本上台灣占比趨勢仍向上,中國區貢獻度下降,惟公司亦透露仍期望 2024 年中國市場會有反彈;對此,在【觀點】中會提及中國市場成長性看法,先於此處附上◎世界銀行報告連結◎在【問與答】階段公司亦有整體性回覆;按慣例亦於【附錄】中額外列出 2021、2022、2023 年公司預估各市場之表格來分析。協助了解近 3 年各地理區域的營收比重變動,就更可以更把握判斷接下來一年生合會想做什麼?

重新拆解生合簡報,以了解業務模式、製程、代工與差異化重點為何?

  生合登錄興櫃前的簡報,是從經營者角度出發。可發現該簡報並不太契合證券研究人員思考架構,也難掌握到向投資人溝通的語言。這時候 verkita 價值就凸顯出來了。內文第(三)大段落會重新拆解公司想表達的,而分為【商業模式】、【生產製程】、【代工包裝技術】、【差異化原料品牌】、【研發成本】等 5 個子題來了解公司是如何達成 50% 毛利率成績的?

2024-05-29 營運更新:11點

  1. 不同於去年底初次業績只提 1 款益生菌 ①〈TWK10〉展望;此次新列 3 款正投入開發的益生菌 ② ……。

2024-05-29 【觀點更新】:11點

  1. 2023 年報,……
  2. ……
  3. 採 B2B 模式、研發……

乳酸菌廠生合採ODM、毛利5成,2024動力看東南亞 2023 Dec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