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興櫃訂閱:7/30 今網智慧、耐特、指標公司,新公司等 6 篇↩️

1on1上市櫃訂閱:7/30 竑騰、關稅&閱兵、中華資安、八方、星亞等 8 篇↩️

1on1生技訂閱:AI 與生技、思捷優達、啟新生、望隼,隱眼與利潤等 6 篇↩️

8/3:四宗美國經濟戰策略↩️ 7/30:竑騰↩️ 7/30:今網智慧↩️ 7/25:關稅&閱兵分析↩️  7/23:中華資安↩️ 7/15:星亞視覺↩️ 7/15:八方雲集↩️ 7/13:耐特↩️ 7/5:指標股↩️ 7/2:微程式↩️  6/25:新公司↩️ 6/22:AI 與生技製藥↩️ 6/17:超秦↩️ 6/16:祥圃↩️ 6/9:經貿聯網↩️         

不定期隱藏潛力公司,選訂閱季刊、不用等通知!(興櫃訂閱排除生技)。  財報更新(訂閱同步):今網智慧內文與財報已上傳 【Teaser】更新:7/24 中華資安;7/30 竑騰。

掐住瓶頸到岔路──《Chokepoints》與全球經濟戰爭的透視

By admin, 3 八月, 2025

《Chokepoints》讀後感:當全球化網路成為新時代的戰爭絞索

  在全球化浪潮席捲數十年後,外界似乎想當然地認為,緊密交織的國際網絡是和平與繁榮的基石。然而 Edward Fishman 的 2025 年上半年新書《Chokepoints(暫譯 瓶頸點)》如同一記警鐘,徹底顛覆了這個美好想像。該書核心論點振聾發聵:昔日促進全球連結的網絡,如今已蛻變為新時代經濟戰爭中最致命的武器,而掌握這些網絡的「 choke points(關鍵隘口)」,正是通往權力巔峰的鑰匙。這場戰爭沒有硝煙,卻足以癱瘓一個國家的命脈

從連結到武器,典範的轉移

  Fishman 開宗明義點出看點說,我們正處於一個經濟戰爭的全新紀元。過去,經濟戰或許被視為軍事衝突的輔助手段,但如今它已然躍居主角。我們整理的“思維導圖”中的藍色卡片明確指出,「經濟互相依賴」已從和平的穩定器,轉變為權力的槓桿。這正是理解本書的第一個關鍵「起點」。全球化並未消除衝突,反而創造了新的攻擊向量。供應鏈、金融系統、技術標準,這些看似中立的全球化基礎設施,都成了各國,特別是美國,可以用來施壓、制裁甚至癱瘓對手的「隘口」。

  書中提及的**「隘口權力」(Chokepoint Power)**,是我認為最核心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國家利用其在特定全球網絡中的主導地位,來控制或影響他國的能力。這不再是傳統軍事力量、大砲與地面部隊、轟炸機與航母的硬實力,而是一種更隱蔽、更具穿透力的結構性權力

隘口的佈局與權力的展現

  本書精彩之處,在於系統性地拆解了美國如何在全球網絡中佈局並運用這些「隘口」。從思維導圖中,可看到了幾個關鍵領域:

  1. 金融隘口:美元的王權 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金融體系。如紅色卡片所示,SWIFT 系統和 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構成了美國無可比擬的金融武器。任何需要進行國際美元交易的實體,都無法繞開這個由美國主導的網絡。這意味著,美國可以透過將特定國家或企業踢出該系統,實施「金融絞殺」,這遠比傳統的貿易禁運來得更迅速、更致命。
  2. 技術隘口:半導體的戰爭 近年來中美科技戰的核心,正是半導體。藍色卡片點出,美國利用其在半導體設計、軟體(EDA)及關鍵設備上的優勢,發動了精準打擊。這可聯想到標示為黃色(意外的局勢變化)的卡片——「全球化的逆轉」。過去,各國樂於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各司其職,實現效率最大化;如今,這種分工卻成了國家安全的脆弱點。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正是利用其對上游技術隘口的掌控,成功地扼住了這家科技巨頭的咽喉
  3. 法律與情報隘口:長臂管轄的延伸 另一個常被忽略的隘口,是美國的法律體系和情報能力。美國的**「長臂管轄權」**,使其能夠對全球範圍內的企業和個人行使司法權力,特別是當它們與美國的金融或商業體系發生關聯時。搭配其強大的情報網絡,美國能有效地監控並執行其經濟制裁,確保其打擊的精準與有效。
2025 年新書愛德華.費許曼的《Chokepoints》 在亞馬遜銷售網站上的試閱首頁圖

武器化的代價與世界的變局

  然而,當一種權力被頻繁地「武器化」,必然會引發反對陣營的反擊手段與變革。這正是文章的「轉折」所在。導圖中標示的黃色卡片,如**「去美元化的嘗試」「中國尋求技術自給自足」**,完美地詮釋了這個趨勢。

  當各國(本書依照歷史進程,是指伊朗、俄羅斯、中國,其中俄羅斯在 2014 年克里米亞事件與 2022 年的進兵烏東四省、共 2 次 )意識到對美國主導的網絡過度依賴的風險後,它們開始尋求替代方案。雖然建立一個能與美元體系抗衡的金融網絡極其困難,但這個念頭已經在俄羅斯普丁政府中萌芽。同樣地,中國傾全國之力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即便短期內難以追上,但長遠來看,這將削弱美國在技術隘口上的控制力。

  Fishman 似乎也在提醒我們,過度使用隘口權力是一把雙面刃。藍色卡片中提到,這可能侵蝕美國作為全球網絡「中立管理者」的信譽。每一次將 SWIFT 或半導體技術武器化,都在告訴世界:這個系統並不中立,也不安全。這會加速世界走向一個更分裂、更碎片化的格局,最終可能反噬美國自身的領導地位。

  從歐巴馬政府財政要員傑克.盧Jack Lew),拜登政府的珍妮特.葉倫Janet L. Yellen),到川普第一任期的前財政部長史蒂芬.梅努欽Steven Mnuchin),都對制裁武器小心謹慎的原因;本書詳述了這些前任財政部長們,跟新成立的國安制裁小組、國務院、國家安全顧問與商務部,甚至是駐歐外交人員的衝突,撰文風格像是觀看一場政府深宮權鬥小說、十分精彩。我們則會把美國聯邦政府內的立場與作風衝突代表人物作成簡表置於本文末尾,有前國安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還有美國總統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負責國際經濟事務的副國家安全顧問達利普.辛格Daleep Singh)等。

  川普 2025 年第二任期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是此次美中貿易關稅協商的主談人。跟川普第一任由貿易特別代表署(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英文簡稱 USTR)代表、律師出身的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作為談判主帥又不同了;算是一項轉變。

  財政部長貝森特風格跟前幾任風格是否不同?『他是現在進行式』,現在就認為貝森特跟前幾任一樣、採取內歛風格的這種結論還太早。

2025 新書《Chokepoints》 透過美國政府經手 4 宗經濟戰爭發展歷程、緊湊又刺激

在隘口時代的生存之道

  《Chokepoints》最終導向一個深刻的結論:我們無法回到那個純真的全球化時代。經濟戰爭已是常態,而「隘口」將是未來數十年地緣政治競爭的核心場域。

  對美國而言,挑戰在於如何**「明智地」而非「肆意地」**使用其隘口權力。如紅色卡片所強調的,美國的策略需要更精準、更具協同效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附帶損害,並聯合盟友共同行動,以維持其合法性。

  細數近 3 任美國政府,「川普第一任期 → 拜登政府 → 川普第二任期」;2024 年底原本外界咸認為歐盟難跟二度上台的川普 2.0 整合。作者 Fishman 完成本書時還沒有確認川普會再度入主白宮。文筆之間是肯定了川普 1.0 帶來正向施政遺產,但作者也顯露出評價川普個性莽撞。

  但 2025 年上台後半年之內祭出全新招式的「對等關稅」,主動「讓位」予歐盟 27 國來主導烏克蘭與俄羅斯間的戰爭。今年 7 月底甫結束的中歐建交五十週年高峰會上、歐盟要角馮德萊恩與中國互動冷、各說各話。馮德萊恩旋即跟川普在英國蘇格蘭達成了美歐貿易協議框架。書裡 Fishman 原本憂心仲仲的語意,竟在 2025 年第二季下旬到七月份竟有了出乎作者意外之外的轉變

  對於像台灣這樣的國家,本書啟示尤為重要。身處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位置,台灣既掌握了某些「隘口」(如晶圓代工),同時也暴露在其他隘口的威脅之下。理解這些網絡的權力動態,思考如何在夾縫中保持韌性與自主性,將是我們無可迴避的課題。

  總而言之,《Chokepoints》描繪了一幅清晰而令人警醒的未來圖像。它不僅解釋了當前世界局勢的底層邏輯,更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與全球合作的真正意涵。建議您購買本書後,循著思維導圖形式,可以迅速地掌握這本重要著作精髓。

以下為內文分析

掐住瓶頸到岔路──《Chokepoints》與全球經濟戰爭的透視

約 3,000 字(含兩分析表格+一則衝突人物分析)/作者:admin 讀後心得,有 5 節段落


一、引言:打破單線敘事的必要性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