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興櫃訂閱:佐茂、東擎等 6 篇↩️

1on1上市櫃訂閱:永擎,華孚,寶綠特,東聯互動,松川↩️

1on1生技訂閱:得生↩️

10/29:佐茂↩️ 10/27:東擎↩️ 10/24:萊賽爾產業↩️ 10/23:聚泰↩️ 10/20:將捷↩️ 10/?:新上架↩️ 10/20:永擎↩️ 10/5:華孚↩️ 10/4:保全業生態↩️ 10/2:大鵬科↩️ 9/28:和運租車↩️ 9/25:政美應用↩️ 9/21:寶綠特↩️ 9/19:東聯互動↩️ 9/17:科技業廢水↩️ 9/8:美元→穩定幣↩️

不定期隱藏潛力公司,訂閱季刊不用等通知!近 3 個月內購買 4+ 篇全篇(聚焦+增補,視同 1 則全篇),請查看留存郵件,不定期隱藏通知。 財報更新:東擎財報已更新(訂閱同步)。【Key Points】更新:。

LED

By Harris, 25 十一月, 2023
  中興電工(代碼 1513)擬以自動化製程讓製造部門提高作業效率,除減少人力,也讓居高不下的產能利用率降低下來,配合 2024 年擴充生產線,增加營收成長力道。中興電提高製造部門效率的同時,美國半導體設備廠美商應材(代碼: AMAT)準備在台灣再投資,據透露,美商應材要自家的台灣工廠擴增 OLED 面板設備用的 CVD 真空腔體製造能量,為此,中興電正著手召募員工以因應接單。這個訊息可以跟我們 2022 年千附精密(6829)、錼創科技(6854)的文章作產業分析之對照。
售價:55元
By Harris, 19 十一月, 2023
  錼創科技(代碼 6854)執行長李允立表示,主要對手是 OLED (有機發光技術面板),現階段不會把帳面獲利作為公司首要任務;推進產業生態的成熟,且把公司營收極大化,才是最重要的事。故帳面獲利不是首要任務;推進產業生態的成熟,且把公司營收極大化,才是最重要的事。接下來 2024、2025 這兩年最關鍵的成長期。「衝過這兩年,錼創營運會衝上去;若衝不過這兩年,我們可能要等很久一段時間。」
售價:120元
By Harris, 16 十一月, 2023
  天虹科技(代碼 6937)2021~2023 年上半年業績來源是台灣、中國兩地的半導體客戶;中國區客戶從 2022 年貢獻營收比重約 3 成,升高至 1H23 的 4 成,新加坡則維持不變,營收比重約 1 成。內文獨立出第(六)大段,對天虹現在至未來銷售市場(地理區域)做解讀與製作表格。內文亦就 QD 量子點發展與材料市場應用,作 4 點列點說明;這些說明未見於法人說明會/業績發表會上;或許數年後天虹的設備可以開拓此一微型顯示器市場應用。
售價:65元
By Harris, 9 十一月, 2023
  華凌光電(代碼 6916)銷售藉由經銷商、通路商為大宗,下游應用領域在工控(占比約 5 成)與家電(占比 15%),包含交通、醫療、娛樂等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了解整體經濟,就能探知華凌營收走向。歐洲與工控占營收比重 47~50%,公司於 2023 年決定籌設德國子公司,未來否有加重某此產品線推出與服務業務變動,值得後續追蹤。歐洲、美洲 2024 年業績皆有機會走出 2023 的谷底,因基期低,券商看好 2024 年營收年增 3 成以上。
售價:110元
By Harris, 22 九月, 2023
  坦德科技(代碼 6867 )前身是成立於 1983 年的政翔精密(後更名為元創精密)。政翔早年在中國蘇州有工廠,主力產品為筆電/相機等顯示器用導光板;隨近十年「紅色供應鏈崛起」與手機侵蝕相機產業變革,政翔 2014 、2015 年滑落至谷底,才有總經理李昭霈決心收掉蘇州廠、在 2016 年返台轉型至汽車產業供應鏈,成立坦德科技。目前 2 家大股東,一個是李昭霈為從消費性電子產業轉型,而引進汽車相關產業的鈑金件廠廠喬豐實業投資。另一家則是策略股東鴻海(代碼 2317)與中信金控(代碼 2891)一起成立的私募基金「和順興智能移動」。
售價: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