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n1興櫃訂閱:佐茂、東擎等 6 篇↩️

1on1上市櫃訂閱:永擎,華孚,寶綠特,東聯互動,松川↩️

1on1生技訂閱:得生↩️

10/29:佐茂↩️ 10/27:東擎↩️ 10/24:萊賽爾產業↩️ 10/23:聚泰↩️ 10/20:將捷↩️ 10/?:新上架↩️ 10/20:永擎↩️ 10/5:華孚↩️ 10/4:保全業生態↩️ 10/2:大鵬科↩️ 9/28:和運租車↩️ 9/25:政美應用↩️ 9/21:寶綠特↩️ 9/19:東聯互動↩️ 9/17:科技業廢水↩️ 9/8:美元→穩定幣↩️

不定期隱藏潛力公司,訂閱季刊不用等通知!近 3 個月內購買 4+ 篇全篇(聚焦+增補,視同 1 則全篇),請查看留存郵件,不定期隱藏通知。 財報更新:東擎財報已更新(訂閱同步)。【Key Points】更新:。

汽車零組件

By Harris, 6 十一月, 2023
 鴻華先進(代碼 2258)的 CDMS 模式,帶給車廠客戶更豐沛資源,首先是「節省開發成本」。其次透過「模組化」零件能力,「節省開發時程」。鴻華先進做電動車產業鏈中間 3 個階段「設計,供應鏈管理,生產」,但他補充道,『嚴格來說是 2.5 個,因為生產是委外切割出去。』公司成立當年,鴻海集團率先成立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因此,我們可解讀:集團讓鴻華先進留下供應鏈管理、受委託設計這兩個利潤好的差事,而把毛利率較低的製造代工部份挪到母集團身上。
售價:120元
By Harris, 8 十月, 2023
  立凱電-KY(代碼 5227)決定採專利 IP 授權模式,2022 年率先授權首家客戶挪威商 Freyr,今(2023)年陸續再授權 ICL(以色列化工集團) 與澳洲 Avenira 公司,累計授權已達 3 家廠商;這 3 家客戶目標是供應歐美、澳洲等全球區域下游電動車與儲能市場,皆看中了美國政府欲建立本土化鋰電池產業鏈的國家政策。2024 年擬再增加後續 3 家 IP 授權客戶,公司將依時程淡出量產的商業模式,專注收取權利金商業模式,按部就班將現有 48 家終端鋰電池應用客戶,逐步轉移到這些被授權客戶身上。
售價:95元
By Harris, 22 九月, 2023
  坦德科技(代碼 6867 )前身是成立於 1983 年的政翔精密(後更名為元創精密)。政翔早年在中國蘇州有工廠,主力產品為筆電/相機等顯示器用導光板;隨近十年「紅色供應鏈崛起」與手機侵蝕相機產業變革,政翔 2014 、2015 年滑落至谷底,才有總經理李昭霈決心收掉蘇州廠、在 2016 年返台轉型至汽車產業供應鏈,成立坦德科技。目前 2 家大股東,一個是李昭霈為從消費性電子產業轉型,而引進汽車相關產業的鈑金件廠廠喬豐實業投資。另一家則是策略股東鴻海(代碼 2317)與中信金控(代碼 2891)一起成立的私募基金「和順興智能移動」。
售價:60元
By Harris, 14 九月, 2023
  坦德科技(代碼 6867)是一家面板用導光板供應商, 2017 年投入導光柱核心元件,研發功耗低但流明數符合客戶要求的 LED 頭燈。第一階段(2023~2024)先量產自行車頭燈與尾燈,第二階段(2024~2026)導入電動摩托車客戶,第三階段(2026~)開發國際汽車車燈客戶。明(2024)年隨著 Supernova 高價頭燈訂單漸放量,其尾燈 TL3 新版本也開始交貨,以及明年巨大(代碼 9921)也找坦德代工 Giant 品牌尾燈,預料 2024 、 2025 年來自電動自行車業績可支應公司未來兩年營收成長。
售價:120元
By Harris, 17 八月, 2023
  台灣晶技(代碼 3042 )業績占比不低的美系手機品牌廠 2H 將集中下單,及稼動率提升至 85% 交互影響,初估下半年毛利率約 35~36%。晶技董事長林萬興認為,採購 4 成比例用日幣,日幣貶值對晶技降低成本也有好處。延續 2022 年法說方向,持續看重電動車(EV),不同於去年產業描述的是, 2023 年法說會新納入 AI(人工智慧)策略;預估今年 AI 占營收比重 12%。2023-27 年 AI 應用年複合成長率為 35%,預計 2027 年貢獻營收比重 20%。 晶技說, AI 與電動車兩者會激出火化,讓晶技今在車用市場石英元件銷售市占率 10%,全球排名第三位,預計 2025 年挺進車用頻率元件 20% 的市占率。
售價:120元
By Harris, 9 五月, 2023
  輝創電子(代碼 6722)是汽車 ADAS 及電裝配備公司,主力產品為感測類車用電子,如超聲波雷達、影像鏡頭,供應 OE 市場,客戶有福特、中華車、裕隆、三陽,海外日系的本田與豐田、雷諾汽車。產品分為 3 大類別,分別是停車輔助、車用影像監看、車用安全。輝創未來動力有三: ① 各車廠導入 ADAS ,② 輝創積極布局東南亞與印度市場,且 ③ 擴大毫米波雷達、環景影像辨識、監測駕駛安全等新產品。經由在印尼、印度等人口紅利之新興市場設立合資廠後,為 2025、2026 年蓄積下一波動能。
主題分類
售價:110元
By Harris, 13 九月, 2022
  定穎(代碼 3715) 2022 年第二季汽車板(含燃油車與電動車)營收貢獻度來到 59%,主要是顯示面板、儲存裝置與網通低迷,預估 3Q 汽車板佔比仍可能提升。在美系電動車客戶與歐洲 Tier 1 車用電子商帶動 ,下半年定穎電動車板營收佔比將可望重返 18% 水準,而 2023 年電動車佔比再往 20% 比例邁進。同時,定穎旗下中國黃石廠擬於上海 A 股掛牌、時程約再等一至兩年。
售價:100元
By Harris, 5 九月, 2022
  可成科技(代碼 2474)在 2021 年已切入電動車機構件業務,電動車訂單持續成長、2022 年上半年貢獻營收比重已超過 1%; 2022 年第 4 季可望再量產出貨予第 2 家電動車新客戶。可成在車用市場/汽車零組件有望實現 2023、2024 年佔營收比重 2~5%,營收倍增,五年內持續往既定 5~10% 貢獻度。可成處份 iPhone 手機機殼業務的泰州廠後現金資源充裕,可透過併購或合資等方式於新創汽車廠輕量化鎂合金框架與支架需求,及醫療等新型複合材料應用打開新藍海。
售價:100元
By Harris, 17 六月, 2022
  東陽(代碼 1319)是全球汽車碰撞件市占率達 70% 的大廠,轉投資的中國長春一汽廠近期接獲由鈑金件改為塑膠材質的尾門訂單。在燃油車走向電動車時代更要求輕量化趨勢下,以塑膠射出成型為主力的東陽,未來在板材零件滲透率可望逐步擴大。毛利率相對較高 AM 貢獻公司營收較多。同時,東陽 AM 產品主攻車險制度健全的北美市場。車市近年來受車用晶片缺貨造成新車發表延誤,反而讓北美二手車市暢旺。
主題分類
售價:110元